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凯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垮掉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该流派的作家都是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
凯鲁亚克 数字译文 2024年12月20日 17:00 上海 杰克·凯鲁亚克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 1922-1969),美国“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凯鲁亚克大学二年级退学从事文学创作。1957年《在路上》问世后,跻身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著名作家行列。他还著...
1950年,卡萨迪给凯鲁亚克写了一封信,其中包含了近两万字的毫无文学逻辑的无意识呓语。收到这封信后的凯鲁亚克立刻把手上已有的《在路上》初稿扔了,然后用3周的时间,昼夜不断地疯狂打字,用一卷长长的打字纸把小说完成了。 为了达到对事物的“真实的”感悟,凯鲁亚克和其他垮掉派作家,会使用致幻剂、酒精等物品,以求让...
凯鲁亚克经典语录名言名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凯鲁亚克名言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年),美国小说家,1922年3月12日生于马萨诸塞州罗维尔市,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杰克·凯鲁亚克的父亲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以办小印刷厂为生。后来全家移居纽约市,杰克在那读完中小学,1940年...
凯鲁亚克杰克·凯鲁亚克于1969年去世,2020年,他的所有作品都已进入公版期,近两年,在中国也掀起一股凯鲁亚克出版的热潮,澎湃新闻专访了《在路上》首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陶跃庆。《在路上》(2020年版)书封中国大陆对凯鲁亚克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凯鲁亚克是被概括在“垮掉的一代”之中被提及,且中国当时对“...
小说出版后,无数年轻人模仿凯鲁亚克在书中描写的生活方式,他们穿上牛仔裤,在裤兜里装一本书,出入咖啡店和爵士乐酒吧。但看完之后,我想说,人生真正的安定,是灵魂的安定。灵魂若没有安定的地方,身体就算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也是在无边的苦难里流浪。01 作家萨尔和老婆分手之后,悲惨又疲倦,心情万念俱灰,因此...
《在路上》讲述了凯鲁亚克与朋友们的公路旅行,这场旅程从美国的东海岸开始,穿越无数城市,最终抵达墨西哥。凯鲁亚克在书中描绘的场景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夜晚的星空、路边的酒吧、嬉笑的朋友、还有无尽的公路。这段旅程持续了两年,期间他们放荡不羁、纵情狂欢,仿佛在逃避现实的束缚,追寻着内心深处的自由。凯鲁亚克用他...
《在路上》(On the Road)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7年。这部小说绝大部分是自传性的,结构松散,断断续续,描写一群年轻人荒诞不经的生活经历,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空虚和浑浑噩噩的状态,被公认为60年代嬉皮士运动和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内容简介 《在路上...
1957年的长篇小说《在路上》是杰克·凯鲁亚克“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群流浪青年以寻欢作乐的方式反抗资产阶级传统道德的故事。“因为我喜欢的事情太多了,最后只有失败。就像流星一样不停地奔波,直至坠落。除了失败,我什么也不能给予别人。”追求个性自由和生命意义的主人公萨尔,刚与妻子离婚恰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