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林县、凤林关建置沿革,可谓唐代陇右最为复杂沿革典型,郭声波论著此部分内容尚且错误迭出,可以理解《唐代凤林关与炳灵寺关系考》一文未厘清此问题。《唐代凤林关与炳灵寺关系考》一文,首先忽视了一个最关键问题,《元和郡县图志》载风林县位于河州西北八十唐里(《太平寰宇记》...
历史地名> 凤林关 ①在今湖北襄樊市南。《舆地纪胜》卷82襄阳府:凤林关,“《类要》,在襄阳县”。《方舆纪要》卷79襄阳县:凤林关“在府南七里”。 ②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七十里炳灵寺石窟河南500米阎王砭。《资治通鉴》:唐大中十一年(857),吐蕃酋长尚延心降,李承勋“利其羊马之富,诱之入凤林关”。胡三...
回想上午在岘山休息时,刚从那处地方离开没多久,就能看到这一片非常明显的“灰色”地区。那时正在和一同下山的夫妇说话,很快就走过去了。既然已经知道凤林关在哪就安心了,就不必再回去感慨、拍照了,哪怕多年后再来襄阳,一样能找到凤林关。这处被废弃的战场,离习家池更近。从习家池上岘山,更容易看到。如果...
襄阳古官道——凤林关 凤林关位于襄阳城南7 里,它是东临汉水,西靠岘山,北起岘首,南至观音阁,长约2公里的一个窄长“走廊',为古代南北通路上之一大关隘。据《襄阳县志》记载:“风林关,距城七里,在凤凰山南麓,为凤林渡,昔刘景升设伏毙孙坚即此。”又:“山腰为南北通衢,实为郡城门户。” 东汉末年,豪强...
∆襄水入江口及规划中的凤林古渡 熟悉襄阳的人都知道,在襄阳城南有一个凤林关,这里地势险要,东临汉水、西靠岘山,北起岘首山,南至观音阁,地理上形成了一个南北向的狭长的走廊,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这里是兵家必争之所。东汉末年,荆州刘表射杀孙坚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不仅是小说《三国演义》,而且史书...
"凤林关里水东流"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凉州词》,全诗如下: text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这首诗描绘了凤林关一带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边疆将士未能收复失地的感慨。以下是对全诗的简要解析: 首句“凤林关里水东流”:直接点出地点“凤林关”,并以“水东流”象征...
古诗词阅读(7分)凉州词(其三)【唐代】张籍凤林关①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②【注】写作背景:吐蕃占据唐西北凉州等几十个州镇,长达半世纪,诗人目睹国土沦陷、百姓苦难的现实,写了《凉州词三首)。①凤林关:今甘肃境内,位于黄河南岸。原唐朝与吐蕃的交界处在凤林关以西,唐中后...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这首名《凉州词》的诗是唐朝著名诗人张籍在唐敬宗宝利元年(825年)到陷于吐蕃的凤林关,看到黄河之水依旧日夜东流去,而凤林关一带已被吐蕃占据60多年,交通堵塞,边将无能为力,到处一片萧条景象,即兴赋下此诗。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这句诗描绘了边塞之地凤林关的自然景象以及时间的流逝。自然景象:诗句中的“凤林关里水东流”描绘了凤林关内河水向东流淌的景象。这里的“水东流”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述,也隐含着时光如流水般逝去的意象。时间流逝:“白草黄榆六十秋”则通过描绘边塞之地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