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
凡夫,拼音:fán fū,凡夫的意思:平庸的人。三国魏.曹植〈任城王诔〉:「凡夫爱命,违者徇名」《西游记》第一二回:「若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难见我袈裟之面,这便是不好处」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翻译过来就是:须菩提,所谓凡夫,如来说即非凡夫,只是被称为凡夫,名称为凡夫而已。佛所说的“凡夫”并不是真的“凡夫”,而是名为“凡夫”而已。其实任何东西都一样,包括如来、佛法、佛经、菩提等都只是名,而不是本来的属性。但为什么又要用名以称之呢?为...
【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佛陀因为凡夫与外道,执著无常为常。一切的二乘人,也就是声闻和缘觉,又执著真常为无常。那么因为,这两种人的执著,就形成了八种颠倒。所以,佛在《涅槃经》了义教中,为了破除凡夫和二乘...
“观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印光法师 学佛人一般尊称他人为“菩萨”,并不因彼人修为如何,慧命如何,实则寄望他人“发求菩提之心”,“发往生净土之愿”。换句话说,在佛家人看来,只要你拜佛求菩萨,不再求己身富贵,子孙福禄,而求生净土,求证菩提,有了一颗清净之心,你已经是一个“...
凡夫的念头,凡夫的心,凡夫心是生灭心,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总是要向外去攀缘。 我看到这花是红色,然后我看清楚,我就不看了;我看菊花是黄色,看清楚,也不看;然后看杯子是白色;总是去缘外境,所以,不停地在生灭,都是以再生为相。 而佛陀已经彻证无生,已经圆满显发自性本...
佛法:凡夫的烦恼障从何而来 凡夫的烦恼叫本身烦恼。本身烦恼就是因为凡夫的迷惑,凡夫因迷惑所以会去造这个业,造这个业后,就生起苦果。因为烦恼会引发和滋润当前的造作,这个造作又会引发业的滋润,就变成业是因,苦就是未来的果,所以烦恼是业和果的生起的地方。有造作就一定有苦果的生起,但要条件,这个条件...
凡夫所持的观点:人死如灯灭 没学习过圣贤文化的普通人认为,人死如灯灭。持这种生灭论的观点,就会认为每个人都只有一生。所以从这个观点出发,人们就会自私自利,只为自己考虑。对于雷锋精神,舍己为人的观念虽然在公众面前不敢直言,但是在内心深处自己是不屑学习的,同时佛家的布施观念也会被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是愚蠢的...
佛言:”前二种身,是假名有;此第三身,是真实有,为前二身而作根本。何以故?离法如如,离无分别智,一切诸佛无有别法。一切诸佛智慧具足,一切烦恼究竟灭尽,得清净佛地,是故法如如、如如智,摄一切佛法。”【略解】化身与应身都是佛为度众生而现出来的,不是真有,只有法身才是真实有的。我们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