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译文: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同住地球上。德行高尚者,名声自然崇高;人们内心真正敬重的是德行,而不是那些表面上权势高,地位高的人。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当前位置: 主页 弟子规 第六章 泛爱众 【原文】 凡取①与②,贵分③晓④。与宜⑤多,取宜少。 【注释】 ①取:拿。 ②与:给予。 ③分:分明,清楚。 ④晓:知道,明白。 ⑤宜:应该,应当。 【白话翻译】 当我们拿别人东西和给别人东西的时候,我们要清楚地明白,我们要给别人的...
生活中到处都能践行“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如在自助餐厅用餐应注意,不要以为少吃点会吃亏,就大吃特吃,最后吃亏的是自己的身体,要量力而行。对免费的物品,更应时时起“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的念头,虽然我们索取是无须支付任何费用,但是背后没有多方面的资源,没有他人的付出与服务...
有人对子文说:人生不就是为了追求财富吗,你却选择逃避,这是为什么呢?子文回答说:“从政做官的本意是在保护民众。眼下民众还很贫困,我若利用职位去谋取财富,就离死不远了。我这是在逃避死亡,并非逃避财富啊。”子文可谓是“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的典范。 然而为百姓谋福利也要注重存心和动机。齐国大夫...
古诗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翻译赏析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 【翻译】 财物的取得和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不可含糊。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 【说明】 古人讲:“登天难,求人更难。”所以最好不要向人索取、不要求人。所谓“人到...
声音简介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译文】凡是涉及索取和给予,都要分的清清楚楚。给予别人的时候,不妨多一些,索取的时候应该少一点。有事请人帮忙,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如果自己不愿意,就应该马上停止。【拓展故事】《做人不能贪》《曹操推己及人》 ...
《弟子规》5-6凡取与贵分晓 +追 超清画质 2 收藏 下载 分享 选集 00:56 黄焖鸡#美食@奉献教育 2024-12-12 01:54 肉馅尖椒#美食@奉献教育 2024-12-07 01:31 酱焖鲫鱼#美食@奉献教育 2024-12-05 01:25 尖椒鸡#美食@奉献教育 2024-12-04 01:05 油麦菜新吃法#美食@奉献教育 2024-12-03 01:35 青椒...
王先生采用浅显的文字来注解,学生易读易做,从小扎下德行的基础,对学生的品行有着非常大的益处!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注:取是向人要求东西,与是给人东西,分晓是明白的意思。解:凡是向人要求东西,或是给人东西,总是要清楚明白,但是给人东西,应该多些,向人要求东西,应该少点才好。
泛爱众: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摘自《我读弟子规》)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与君共修,同登善域。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取予财物贵在分明,该取则取该予则予,给予宜多取得宜少。君子与小人的分界线,在于一事当前是先为别人打算还是只为...
凡取与,贵分晓。蛃 与宜多,取宜少。 简单释义: 凡是涉及收取和给予方面的事,贵在数量清楚,多少明白。 给予别人的,应当比公允的量稍多些;收取的应该比公允的量稍少一些。 剖析缘由: 所谓“亲兄弟,明算账。”,凡是涉及给予和收取的事,首先不能是一笔糊涂账,糊涂账到了最后,就容易数量有出入而产生纠纷。 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