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病逝,在他的追悼大会上,毛主席写下了“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正如冼星海在一封家书里所写的:“在这大时代里,我们要把自己所能的贡献给民族,一切献给党,不要时常挂念自己的幸福,因为我们的幸福是以解放民族,解放人类为目的”。冼星海的作品,始终是凝聚力量、鼓舞人民、...
当冼星海回到祖国,当时祖国的现状和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大大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感,他说:“我是一个有良心的音乐工作者,我第一要写出祖国的危难,把我的歌曲传播给全中国和全人类,提醒他们去反封建、反侵略、反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 1937年12月,冼星海在...
冼星海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群众歌曲,1935年至1938年间,冼星海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开拓了中国现代革命音乐的新局面。还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不朽名作。振奋了民...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下):从延安鲁艺的1年半到流落异国的5年,他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于艰苦中铸就了不朽辉煌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祖籍广东番禺(现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中国现代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被毛泽东称为“人民的音乐家”。1929年赴巴黎勤工俭学,1931年考入巴黎...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祖籍广东番禺(现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中国现代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被毛泽东称为“人民的音乐家”。1929年赴巴黎勤工俭学,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代表...
1928年,苦难的中国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京、津、沪等大城市掀起了闹学潮之风。年青的冼星海(马晓伟饰)从上海回到了故乡广东番禺,但是冼星海回乡不久,就决定远赴巴黎求学深造。请求三妹帮忙照顾自己的母亲。在海上旅途中,冼星海结识了充满正义之心的法国船员古久里
音乐家冼星海 带着对自由和进步的向往 奔赴延安 △年轻时的冼星海 1939年3月 33岁的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 寻找谱曲灵感 在延安的窑洞里 冼星海拉着词作者光未然 让他一遍遍讲述黄河边上的故事 意犹未尽的冼星海 又找来当时渡过黄河的抗演三队队员 听他们复述黄河壮丽的景色 当讲到船夫呼喊着号子 与狂风恶浪...
7月8日,为欢迎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冼星海再次领衔演出。周恩来观看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赞誉他是“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黄河大合唱》不仅轰动了延安,而且传遍了中国,正如那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激昂吼唱,吹响了鼓舞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时代...
冼星海于1937年10月3日到达当时的全国抗战中心武汉,进入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三厅文艺处音乐科工作。与此同时,钱韵玲则是在武汉六小任音乐教师,工作之余她还参加了由冼星海创建的“海星歌咏会”,每周两次向他学唱救亡歌曲,这就是她心中真正意义上与另一半的初次相识。对于这次见面的场景,多年后钱韵玲仍记忆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