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属常见病,病因为人体局部或者全身长时间于寒冷的环境下,个体因此热量大量散失,继而引起机体局部或者全身温度严重下降引起的损伤。冻伤除了与寒冷的环境有关外,还与潮湿、机体抗寒能力下降以及机体的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有关。下肢冻伤较为常见,其次是面部与手指,轻症患者对生活无影响,严重时致残;一般可用复温完成治愈,重...
冻伤 冻伤治疗 基本可以治愈。轻症患者一般通过保温、涂抹药品即可治愈;较严重的冻伤,应当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治疗;全身冻伤的患者恢复期较长,可达数月。 治疗目标 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能够实现生活自理。 一般治疗 吸氧:冻伤早期可以进行吸氧,增加局部组织的供氧、保持组织活力。
冻到什么程度算“冻伤”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等调节着产热与散热,保持着体温的相对稳定。身体的这种调节是有限度的。当环境温度过低且持续时间长,在寒冷刺激下,血管发生持续、痉挛性收缩,血流量减少。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会进入“受损”状态,出现冻伤。一般来说,冻伤分以下四个度: 一度冻伤 即常见...
1、了解冻伤的风险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人群更容易受到冻伤的威胁。一般来说,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以及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冻伤。此外,极端天气条件,如突然降温、大风或湿度过高,也会增加冻伤的风险。2、做好个人防护,从源头预防 穿戴保暖:选择保暖性能...
冻结性冻伤是身体局部或全部短时间暴露于极低气温,或较长时间暴露于冰点以下低温造成的组织损伤。 1.局部冻伤 常发生在鼻耳、颜面、手和足等暴露部位。患处温度低、皮肤苍白、麻木、刺痛。局部冻伤可分为反应前期,反应期及反应后期。 (1)反应前期(前驱期):系指冻伤后到复温融化前的阶段,主要临床...
②冻伤之后,应将伤员先转运到具有复温条件的地方。温水快速复温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可将冻伤部位置于40℃左右的温水中(水温过高可能会导致热损伤),直至冻伤处皮肤潮红、柔软、有温热感。一般情况下,需要温水复温15至30分钟。复温完成后,要保证冻伤部位足够温暖,防止再次冻伤或者二次伤害。3. 冻伤处理常见误区 ...
冻伤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建议患者根据不同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治疗,具体内容如下:一般治疗:患者在发现冻伤后,首先要脱离低温环境,用棉被、手套等保护受冻部位,然后可以局部复温,使用40-42摄氏度的温水浸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火烤、雪搓或冷水浸泡受冻部位,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药物治疗:在一般治疗...
1.血管内皮损伤:由于冻结性冻伤时,冰晶体形成及其对毛细血管和小血管损伤,血管内皮受损, 诱导凝血机制的启动, 冻区血栓形成, 使本已受伤的细胞难免死亡。 2.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这些生物功能的改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血液循环及血管功能,促进和(或 )导致冻伤组织血液循环障碍。
一、冻伤的症状 冻伤是指人体在低温环境下,由于血液循环受阻,导致细胞和组织受损的现象。冻伤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四级:1. 第一级:皮肤发红、肿胀、瘙痒、疼痛,但无水泡。2. 第二级:皮肤发红、肿胀、疼痛,并出现水泡。3. 第三级:皮肤发红、肿胀、疼痛,水泡破裂,形成溃疡。4. 第四级:皮肤发黑、坏死,...
(1)局部冻伤:①一度冻伤(红斑性冻伤):损伤在表皮层,可有局部红肿、充血,自觉热、痒、刺痛等感觉。症状数日后消退,表皮脱落,水肿消退,不留瘢痕。②二度冻伤(水疱性冻伤):损伤达真皮层,为皮肤全层冻伤。局部明显充血、水肿,12~24小时内形成水疱。水疱在2~3周内干燥结痂,以后脱痂愈合。新生上皮薄、柔软,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