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变化:冰熔化的第一个特点是温度的变化。冰的熔点是0℃(摄氏度),也就是说,当温度超过0℃时,冰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恒定,直到所有的冰完全熔化成液体为止。这是因为在熔化过程中,所释放出的热量被用来破坏冰晶格的结构,而不是用于提升温度。 2.熔解焓:熔解焓指单位质量冰熔化所需吸收或释放...
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下:1. 加热阶段(升温阶段): 当外界给予冰热量时,冰开始升温。最初,冰温度会开始上升,但直到达到冰的熔点,温度将保持稳定。冰的熔点是固定的,约为0摄氏度(°C)或32华氏度(°F),在这个温度下,冰开始熔化转变为液态水,但温度不会立即上升。2. 熔化阶段: 在...
冰熔化的特点如下:1、吸热:冰在熔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这意味着在冰逐渐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中,周围环境的温度会下降。这是因为冰的分子结构较为紧密,能量状态较低,因此需要吸收外部热量来提高分子运动速度,进而改变其结构形态。2、温度不变:冰在熔化过程中,其温度不会改变。这与其他物质不同,如...
答案 吸热快慢与温度差有关,温度差愈大,放热吸热越快 相关推荐 1 为什么冰熔化的过程中一开始升温较快,之后升温较慢 反馈 收藏
冰熔点高于干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分子结构:冰的分子结构是由水分子(H2O)组成的晶体格子,其中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连接。这些氢键在形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能量,在冰的熔化过程中需要克服这些氢键的结合能。这使得冰的熔点相对较高。 干冰的主成分是二氧化碳(CO2),其分子结构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组成...
冰熔化的实验可以通过放置固定量的冰块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并记录冰的熔化时间、重量和体积的变化,从而观察得到冰熔化的规律。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实验中需要的仪器和材料有:电子天平、温度计、保温杯、计时器、冰块。 2、实验测定:将一定重量的冰块放置在室温环境中,并测量冰块的重量、体积和环境温度。 3...
冰熔于水得到的是纯净的水,而不是溶液。溶液是指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因为冰和水都是由H2O分子组成,将冰融化成水只是改变了其物态,并没有引入新的物质,所以这个过程不能被称为形成溶液。
熔化时体积膨胀的物质,外界压强增大,熔化将受阻,熔点将升高。熔化时体积缩小的物质则相反,外界压强增大,会促进熔化,所以熔点降低,冰的熔点就是随增压而降低的,但变化不大。如每增加 1个大气压,冰的熔点仅降低 0.0075℃,因而在336个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将降为—2.5℃。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晶体】分子整齐规则排列的固体叫做晶体, 常见的晶体有: 海波、冰、石英、水晶、金刚石、食盐、明矾、金属等.【晶体的特点】(1) 晶体在熔化时, 温度不变;(2)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3)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以零下10摄氏度的冰融化为例:冰吸收内能,温度上升,到达0摄氏度时,吸收的内能不再用来提升冰块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