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侵蚀产生的大量松散碎石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石块,进入冰川体后,随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这些被搬运的岩屑叫冰碛物。 根据冰碛物在冰川体内的不同位置,可分为不同的搬运类型。 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叫表碛,夹在冰内的叫内碛,位于冰川底部的叫底碛...
冰川下游方的一坡受冰川的侵蚀作用,被挖掘得坎坷不平,坡度较陡。大陆冰川常形成规模较大的成群羊背石,山地冰川槽岩中也可形成规模较小的孤立羊背石。 2. 冰碛地貌 由冰川侵蚀搬运的砂砾堆积形成的地貌,称冰碛地貌。 ①冰碛丘陵 冰川消融后,原来的冰碛物沉落到冰川谷底,形...
U型谷坡上发育的支流冰川,其侵蚀能力远远不到主支,因此造成,支流冰川的谷底相对于主支来说高数十米或者一二百米称为冰川悬谷。羊背石是冰川滑行过程中,槽谷底部比较坚硬的岩石表面在冰川所携带的砾石摩擦,布满平行擦痕而成为了冰川磨光面。特别坚硬的岩石则形成了羊背石。冰碛地貌是冰川遗留的各种堆积物造成的。主...
位于新疆天山海拔7443.8米的托木尔峰下,共有冰川829条,其中发育在我国境内的509条,冰川总面积达2746平方公里,比两个祁连山冰川面积还大1.3倍,冰雪储量3500亿立方米,是中国冰川之最,比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地区冰雪储量的总和还大得多。托木尔冰川长32公里,是中国第一冰川;另外,还有著名的大冰川,木扎特冰川、喀拉古...
在高山和高纬地区,气候严寒,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常年积雪,当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时,地表积雪逐年增厚,积雪逐渐变成粒雪,再由粒雪变成微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冰层压力作用沿斜坡缓慢运动,就形成冰川。 地表经受过冰川强烈的塑造,形成一系列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在高山和高纬地区,气候严寒,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常年积雪,当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时,地表积雪逐年增厚,积雪逐渐变成粒雪,再由粒雪变成微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受自身重力作用… 张艳平地理发表于高考地理 【地理】关于 冰川 的科普 哈哈哈我昨天才发现我是辣么的无知 ,我之前一直以为,冰川就是,河,里面夹杂...
冰川地貌 在高山和高纬地区,气候严寒,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常年积雪,当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时,地表积雪逐年增厚,积雪逐渐变成粒雪,再由粒雪变成微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冰层压力作用沿斜坡缓慢运动,就形成冰川。 地表经受过冰川强烈的塑造,形成一系列冰川地貌。
(2)拔蚀作用:冰川下因节理发育而松动了 3 (1)刨蚀(磨蚀)作用:冰川滑动过程中, 其底部所含的岩石碎块不断锉磨冰川床,就是刨蚀作用。 2 一、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 拔 蚀 和 磨 蚀 2、搬运作用:◆被冰川搬运的碎屑物统称为冰碛物,巨大的砾石称为漂砾。◆冰碛物分为 6 种:表碛、侧碛、中碛、底碛、里碛、...
一、冰川的刨蚀 (exaration)1. 挖掘作用(sapping):冰的巨大压力把基岩压碎并掘起带走的作用。裂隙发育更有利于挖掘;冰床基底突起易被挖掘。2. 磨蚀作用(abrasion):冻结在冰川底部的岩石碎块,在运动中与冰川一道对基岩与谷底进行刮削,其本身也被磨蚀。二、冰蚀地貌 1.冰斗(cirque) : 积雪的半圆形洼地。通过...
冰川地貌 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 根据冰川的形态特点,可将冰川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