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墓中出土的墓志、木牌位以及其他随葬器物可知墓主冯道真为西京创建龙翔万寿宫宗主,道号青云子,曾被封为“清虚德政助国真人”,所以此墓属于全真教道官、墓葬也由全真教徒组织营建。 根据墓主的身份与背景,一些学者提出,冯道真墓中的壁画内容很可能受到了道教视觉趣味的影响,也许与全真教在山西地区的流行有关。例如...
1958年,山西大同市宋家庄西南发现了一座墓葬,被证实为冯道真墓。冯道真,全真教的道官,龙翔万寿宫的宗主,他的墓葬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 墓门内壁画:东侧的墨画竹鹤和西侧的墨画松鹤,虽然西侧的壁画已残缺,但东侧的竹鹤图依然清晰可见,展现了道家清高脱俗的风骨。🍵 《奉茶图...
山西省大同市元代冯道真、王青墓清理简报 《文物》 1962年10期 大同市文物陈列馆 山西云冈文物管理所 宋家庄在大同城西北五里,同蒲铁路的南侧,北靠雷公山,南临十里河北岸之广阔平原。1958年,我们在宋家庄附近进行过钻探,发现古墓较多。冯道真墓是同年10月上旬发现的,位于宋家庄西南约一里许。 一、墓的结构 为砖砌...
图1 山西大同元代冯道真墓北壁《 疏林晚照图》 一、墓葬山水传统 山水画自独立成科之后,迅速成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艺术传统。对于自然风景的视觉表现不仅存在于传世作品中,也出现在地下世界的墓室之内。从现存的考古材料来看,山水元素与山水背景很早就见于墓葬。例如,陕西靖边发现的渠树豪1号墓,其年代推断为新莽或稍...
1958年在山西大同市西北宋家庄西南发现冯道真墓。据墓志记载,墓主冯道真,是全真教的道官,龙翔万寿宫的宗主。墓门内东侧为墨画竹鹤,西侧为墨画松鹤(已残)。墓室东壁南端绘绘有一道童,右手托碗,左手捧物,立于草坪之中的《奉茶图》。东壁北端为墨画《观鱼图》,翠柏下一老者盘膝坐于岩石上,俯身观鱼,身侧有...
元冯道真墓壁画的墓址在山西大同市西北宋家庄西南。1958年发现。冯道真(1189-1265)金时全真道官,道号青云子,被封为“清虚德政助国真人”,任龙翔万寿宫宗主。墓门内东侧为墨画竹鹤,西侧为墨画松鹤(已残)。墓室东壁南端绘道童,右手托碗,左手捧物,立于草坪之中。地理位置 元冯道真墓壁画的墓址在山西...
无论这种建筑形式所要代表的是居室空间,还是“享堂”的意义。然而作为道教宗主的冯道真,本身需要的是一种弃家态度,“出世”修炼得道成仙。显然传统丧葬中对“家”的营造、“祖先之位”的设置以及“子孙永昌”的寄望,似乎都没有理由在道士墓中表现。那么在冯道真墓中摒弃居室空间表现山林之景的“疏林晚照”图又...
冯道真的尸体放置在棺罩内,装束依然保持着他修道时的模样:元宝形的道冠,束着他的长发;黑色的乌纱,遮挡了他的面庞;黄色丝织的棉袍和玉环丝带,包裹起他生前的荣耀;圆口棕底的短鞋,不知是否能将他带去向往的远方。 …
山西境内的元代壁画幕多为单室墓,壁画题材延续宋金时期的文化传统,表现出一些因地而异的蒙古族文化风情,画风拙朴有余。 晋北大同市元代冯道真墓,墓壁上涂黏泥后再抹白灰泥层,绘大幅的水墨画。该墓壁画真实反映了道教官员的生活情趣,山水画景致优美,笔法流畅苍劲,颇有元代文人山水画的某些特色。 奉茶图 元至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