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密计算概述 1.1数据使用安全技术简介 数据使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1) 机密计算(confidential computing, CC).通过基于硬件的可信执行环境(TEE)对使用中的数据进行保护,特点是性能高,但可信赖性有待于提高,是一种现实的密态计算技术。2) 同态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 HE).允许第三方(如云、服务提供商)对...
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数据安全思考与建议 观点2024年7月10日,中国科学院冯登国院士出席了2024数字金融与金融安全大会并发表了主题为“数据安全思考与建议”的演讲。冯登国院士指出,数据安全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关键议题,特别是在金融等领域,数据泄露、数据破坏、数据失控等数据安全事件频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凸显了加强...
近期,2023网络安全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冯登国表示,如何平衡数字经济发展与重要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挑战,机密计算技术的研究能够有效提升数据使用中的安全短板,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数据是数字时代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与关键性生产要素。
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发表主题为《网络空间安全未来重要发展方向》的主题演讲。 9月21日,一场聚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网络安全行业盛会——2024年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论坛,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取得圆满成功。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发表主题为《网络空间...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11月12日,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数字技术助力智能金融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指出弹性化是网络空间安全的未来发展趋势,打造富有弹性的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势在必行但任重而道远,应当从供应链、技术体系、未来挑战、基础设施、人才储备等五方面着手。冯登国指出,一是加强风险管控...
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人工智能已成为网络空间安全发展的关键变量 来源:新浪财经 10月18日至20日,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冯登国出席“AI重塑金融与安全治理”分论坛并作报告分享。冯登国表示,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带来众多的安全风险和挑战。国家重要敏感数据...
冯登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弹性化已成为未来网络空间安全的发展趋势。“弹性(Resilience)”一词在网络安全(注:本文中的网络安全是指Cybersecurity,而不是Network Security)领域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在研究序列密码相关攻击的对抗策略时提出弹性函数的概念,也称为平衡相关免疫函数...
诺奖院士邀请|冯登国院士:人工智能安全的思考与认识 2024年11月1日,2024 TechWorld智慧安全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中国科学院冯登国院士在大会上发表了《人工智能安全:思考与认识》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人工智能(AI)已成为网络空间安全发展的关键变量。AI技术不仅带来了其自身的安全问题和应用中的新安全挑战,同时也...
5月26日下午,在2023中关村论坛举行的首届数据安全治理与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以《数据安全新方向:数据使用安全》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认为,数据使用安全已经成为数据安全的新方向。冯登国院士表示,数据是数字时代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与关键性生产要素,随着国家数据战略深化,数据要素呈现出加速整合与互联互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