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
冯延巳的后台是皇帝李璟,即便是三四年未见,复出后的冯延巳再度直接站在了人臣的巅峰,被封为冠军大将军,太弟太保的他又一次站在了南唐命运的分岔路口,要不要出兵攻打南楚(十国之一)成了困扰冯延巳的难题。 对于此时的冯延巳而言,已经位极人臣的他完全可以蝇营狗苟,尸位素餐,毕竟四年前闽国灭而复叛的教训犹在眼...
——冯延巳《玉楼春·雪云乍变春云簇》河畔青芜堤上柳。——冯延巳《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冯延巳《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冯延巳《蝶恋花·几度凤楼同饮宴》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冯延巳《蝶恋花·几度凤...
冯延巳生活于南唐前中期,其词多以闺阁园亭之景、伤春怨别之情为主题。这首《鹊踏枝·清明》或许既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经历,又寄托了他对当时南唐社会状况及政治局势的忧虑。在南唐这样的小朝廷中,国家逐渐走向衰落,冯延巳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担忧。尽管词题是“清明”,但...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这似乎是一个女子对情人的期盼,实则是冯延巳对往昔不再来的遗憾。春天倏忽间就要结束了,要去哪里寻找心灵的归属呢?“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想和燕子熟识,因为白居易赞美过它们:“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刘禹锡关注过它们:“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
【五代十国】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一双燕子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黄昏时分,我独自倚靠着朱红色的栏杆。西南的一钩新月似眉弯。台阶...
第2名 冯延巳的《谒金门 风乍起》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这是一首闺怨词,是冯延巳的名篇之一。此词用细致委婉而又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表达出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孤苦寂寞、百无聊赖的情形,情景交融中满是主人公的苦闷...
清朝词人刘熙载在《艺概》里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晏殊跟欧阳修确实受了冯延巳的影响。冯延巳的词集叫作《阳春集》,清朝词人冯煦曾为词集写了一篇序文即《阳春集序》。冯延巳、冯煦都姓冯,中国人喜欢为自己找个有名的本家。冯煦开头就...
然而,晚清词家陈廷焯却称冯延巳词为“五代之冠”,王国维则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他: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中、后二主皆未逮其精诣。这位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的宰相词人,开创了“以景写情”的手法,对后世影响极大。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