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吉林省通化市抓实农特产业,通过高位谋划、龙头引领、夯实产业基础等有效举措,聚焦全产业链发展,力促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在这一进程中,通化市的人参、肉牛、鲜食玉米等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通化市聚焦“好林”“好种”“好法”“好品牌”建设,加快推动通化人参产业高质量发...
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农特产品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是未来农特产品发展的方向之一,同时,加快补齐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的短板,修建好物流“快车道”,让农产品“走出去”。走产业化之路 阳春三月,正是西北的备耕时节。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肃昌忙于辗...
12月3日,甘孜州农特产业商会成立,标志着甘孜州农特产业从此迈入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新阶段。全州60余家企业将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市场信息、流通渠道等方面实现抱团发展、互利共赢。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游祥飞,州政府副州长彭永军出席会议。据悉,甘孜州农特产业商会是由甘孜州农特产品企业及辖区内从事农特产品生产...
利用黄柏区公所原闲置办公用房,投入600万元建成黄柏镇食用菌生态产业园,集菌种培育、菌棒生产、灭菌等多功能为一体,形成年产食用菌栽培种20万棒、日产标准化菌棒2万棒产能,租赁给辖区龙头企业一品鲜和合作社运营,大大减轻企业投资压力,实现家庭作坊式生产向高效、集约、智能...
新化紧紧抓住农特产业这个“牛鼻子”,挖掘本地资源,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壮大传统优势产业,构建以茶叶、黄精为核心的农特产业体系。全县涉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91家,从事黄精产业的经营主体409家,总产值达24亿元,辐射全县四分之一劳动人口。围绕红茶和黄精的本地化、产业化、特色化做文章,探索一条立足农特产业壮大县域...
强化科技创新对农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是关键。从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全面推进科技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在生产环节,加大对智能农业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力度;在加工环节,积极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在销售环节,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拓...
——看温县如何用数字经济破解农特产业升级“流量密码” “霜重风清繁花景,怀菊盈屏清韵姿。”这是温县电商企业直播切换田间采摘与车间加工、线上销售怀菊的景象;3200余家网店电商交易额近50亿元,温县鞋、酸辣粉、怀山药快递数量居前三位,这是温县商务部门统计的数据;近日发布的《河南省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2024...
农特产业为乡村振兴添动能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敏 “今年,合作社500余亩高山露地蔬菜丰收,产值超过200万元。”金秋十月,位于朝天区曾家山上的两河口镇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500余亩蔬菜地终于“闲”了下来,社员们抢抓晴好天气,配合机械深翻旋耕、施肥整地,为来年丰产打基础。
普洱市按照“游在云南、住在普洱”的思路,制定特色“土特产”发展方案,大胆调整产业区域化布局和结构,加快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积极创建优质特色高效农特产品示范工程。 围绕普洱野生蜂蜜、野生菌、墨江紫米、富邦腊肉、西盟荞米、孟连傣族粑粑、澜沧多依、思茅区大寨腌菜、磨黑烧烤、江城黄牛干巴、景东...
贯彻因地制宜,以农特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各地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把不少小产业、“土特产”培育成为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百油兴村项目紧跟时代步伐,紧密贴合不同地域的产业特色与资源禀赋,精准施策,大力扶持当地优势特色产业。通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等多维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