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局的意思 jūntǒngjú 军统局 军统局拼音:jūn tǒng jú 军统局注音:ㄐㄨㄣㄊㄨㄥˇㄐㄨˊ 军统局五行:木木木 军统局含义解释 ⒈ 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国民党特务组织。1938年成立。主要任务是镇压革命运动,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排除异己分子,维护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后改称国防部保...
第二,最具知名度的特务头子戴笠,也并非一直只是军统局副局长,他在1946年坠机身亡时职务是“代理局长”;第三,在抗战时期,并不是所有的“侍一处主任”(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都兼任军统局局长,这一点纯系误传。既然大家都叫习惯了,姑且仍简称这个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为“军统局”吧,关于军统局的历史脉络...
蒋介石的安排看似奇怪,实则用心良苦。军统的真正掌控者是戴笠,而局长的名义职位则由蒋的亲信担任。历任军统局局长实际上都是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兼任。这六位局长分别是钱大钧、林蔚、张治中、贺耀组、周至柔、商震,个个背景深厚,蒋介石的用意非常明显:让这些人在军统挂名,既确保了对戴笠的制约,也防止了军统局成...
大家平时说的“军统局”其实不是它真正的名字,正式的叫法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戴笠并没有一直担任军统局局长,他直到1946年去世之前才成为“代理局长”。而且,并不是所有当过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的人都有兼任过军统局局长的经历,这种说法只是误传。抗战之前,国民政府里头有两大特务组织,一个...
那时候的军统局,局长是陈立夫,副局长是陈焯,局本部设置了三个处:党政情报处(原本叫党务调查处),那儿的处长是徐恩曾 第二处:军警情报处(原本是复兴社特务处),那儿的处长是戴笠 第三处:邮政检查处(之前是邮政检查所),处长是丁默邨 陈焯这人不太出名,可他是保定三期毕业的,资格挺老。他当过黄埔...
1946年戴笠乘坐飞机失事死后,军统局进行改组,其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由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 中统是国民党CC系陈果夫、陈立夫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即中国国民中央执行委员会...
军统局是国民党重要的特务机构,其前身为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局的领导,由戴笠一手指挥。戴笠乃浙江人士,曾经在黄埔军校学习过,因受到蒋介石的信任,于是长期从事间谍、特务等工作,戴笠显耀一时,不过在其死后,威风凛凛的军统局,却变成了保密局,它的结局又是怎样一番景象?中国近代史充满了悲惨,神州大地被外人所...
毛人凤见蒋介石反对,立即又献上第二种建议:“原来军统局隶属于军委会。军委会现在改组为国防部了,那不如顺理成章,让军统组织附设在国防部,改成国防部调查统计局,毕竟以前也是统计局。”蒋介石眉头皱了起来,不高兴地说:“你怎么老也忘不了调查统计局这块招牌,对这块招牌感情就这么深?这个也不合适。”毛人...
戴笠死后,许多事情立即就好办了,军统局的裁撤和改制工作也进入了快车道。很快,蒋介石任命郑介民兼任保密局局长,唐纵和毛人凤为保密局副局长。既然已经不属于独立单位了,那保密局也就不需要成千上万的特务和外勤,机构和编制都必须进行压缩。例如,在北平、上海、天津和南京等地设立“甲种站”,正式编制不超过160人...
中统和军统局在组织上略有不同。中统围绕局长室设立了人事科、运营专员室、第一、二、三组,经济调查处、交通处、研究室、统计处等部室。在重庆试验区和各地配有调查分析室,各政府机构有调查室或调研组。1941年,中统鼎盛时期各种相关工作人员高达1.3数万人,再加上中统掌控的共产党员报道员,数量约20万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