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大学,创办于1970年8月6日,位于北京市,是中央军委直属的学校。发展历史 1970年8月6日,根据军委办事组以中央军委名义颁发的《军队院校调整方案》,由高等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而成。校址在北京市。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总参谋长黄永胜兼任校长,张秀川任政治委员。1972年5月,改由萧克任校长,唐亮任...
留下的东北军政大学一部组成东北军事政治学校。1950年,东北军事政治学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高级步兵学校。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委托中共华北局办一所大军校。经过筹备,由晋察冀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与步兵学校、晋冀鲁豫军区军事政治大学等单位合并,组成华北军事政治大学,7月1日正式开学。叶剑英任校长兼...
建校之初,华北军政大学就将毛主席提出的战略方针“军队向前进,加强纪律性,由游击战过渡到正规战”作为教育方针。依据战争形势的变化,华北军政大学的战术教学侧重于攻坚战、山地战、水网稻田战、河川战训练;技术教学则侧重于炮、工、摩托等专业训练,该校仅第一期招生计划,就要培养团级干部500人,营级干部1000人...
军事政治大学,是一所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和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学校。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军事政治大学 创办时间 初期 办学性质 军事大学 主要奖项 训练和培养军事、政治干部 历史沿革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和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学校。有东北、华东、华北、西北、中原等军事政治大学...
战场现地练兵,是华东军政大学在城市攻坚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和反复研练闯出的一条新路子,不仅大幅提升了城市作战教学水平,也为我军战术训练提供了重要借鉴。强化纪律政策。随着潍县、张店、兖州等中小城市相继解放,华东野战军加紧备战准备攻克济南,为适应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华东军政大学专门开展关于城市纪律政策的...
徽章中间标出了醒目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字样,其中“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这几个字用线框起来形成了一个锐利的箭头,直指当年被日寇占领的东三省,这也表明了当时抗日军政大学的战斗方向和战斗到底的决心。另一种教职员证章是铜质珐琅,倒三角形,上面大大的五角星徽光芒四射,有黄色和蓝色两种底色,...
华北军政大学的重大问题由中央决定,日常工作、后勤供应由华北局负责。为了工作方便,中央特决定叶剑英任华北局委员。5月21日,华北局召开会议,讨论了军政大学的工作。叶剑英参加会议并发了言。会议经过讨论,确定军政大学首批招生名额为:步兵团级干部500人,营级干部1000人,炮兵、工兵、参谋、摩托专业和政工干部各500...
中原军区军政大学是一所位于河南的公立大学,创办于1947年8月。1953年学校调迁哈尔滨,以该校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史称“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院长。学校简介 豫陕鄂军政大学的前身是1947年8月陈谢兵团强渡黄河时,随军挺进豫西的陈谢兵团第四纵队随营学校。兵团渡河之后,开辟建立豫陕鄂解放...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简称“军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学校。隶属中央军委。校址北京。1970年由高等军事学院、军事学院、政治学院组建。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首任校长为总参谋长黄永胜(兼)、政治委员张秀川。1971年“9.13事件“后,校长肖克、政治委员唐亮。初建时设4个内训大队,1个外训大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