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简称“军大”。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学校。隶属中央军委。校址北京。1970年由高等军事学院、军事学院、政治学院组建。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首任校长为总参谋长黄永胜(兼)、政治委员张秀川。1971年“9.13事件“后,校长肖克、政治委员唐亮。初建时设4个内训大队,1个外训大队。19...
建校之初,华北军政大学就将毛主席提出的战略方针“军队向前进,加强纪律性,由游击战过渡到正规战”作为教育方针。依据战争形势的变化,华北军政大学的战术教学侧重于攻坚战、山地战、水网稻田战、河川战训练;技术教学则侧重于炮、工、摩托等专业训练,该校仅第一期招生计划,就要培养团级干部500人,营级干部1000人...
战场现地练兵,是华东军政大学在城市攻坚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和反复研练闯出的一条新路子,不仅大幅提升了城市作战教学水平,也为我军战术训练提供了重要借鉴。强化纪律政策。随着潍县、张店、兖州等中小城市相继解放,华东野战军加紧备战准备攻克济南,为适应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华东军政大学专门开展关于城市纪律政策的...
中国人民抗日大学(简称“抗大”)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北二道街原抗大旧址,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历史业绩而建的一个专题性纪念馆。隶属于延安市文物局。概况 “抗大”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其前身是“红军大学”,1937年初改为此...
留下的东北军政大学一部组成东北军事政治学校。1950年,东北军事政治学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高级步兵学校。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委托中共华北局办一所大军校。经过筹备,由晋察冀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与步兵学校、晋冀鲁豫军区军事政治大学等单位合并,组成华北军事政治大学,7月1日正式开学。叶剑英任校长兼...
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位于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1940年,为减轻陕甘宁边区和延安的经济负担,贯彻教育与战争相结合的原则,继续发展国防教育事业,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由延安挺进敌后,同年11月到达邢台县浆水镇办学,到1943年1月撤离邢台重返延安,共在浆水两年零两个月。抗大进驻浆水后,校部...
中原军区军政大学是一所位于河南的公立大学,创办于1947年8月。1953年学校调迁哈尔滨,以该校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史称“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院长。学校简介 豫陕鄂军政大学的前身是1947年8月陈谢兵团强渡黄河时,随军挺进豫西的陈谢兵团第四纵队随营学校。兵团渡河之后,开辟建立豫陕鄂解放...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是全国建馆最早、规模最大、全面反映抗大发展史的专题性陈列馆,于1999年4月30日建成。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馆名,为杨成武上将题写。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占地总面积为127200平方米,展厅面积为9844平方米,主展览面积为4086平方...
军政大学,创办于1970年8月6日,位于北京市,是中央军委直属的学校。发展历史 1970年8月6日,根据军委办事组以中央军委名义颁发的《军队院校调整方案》,由高等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而成。校址在北京市。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总参谋长黄永胜兼任校长,张秀川任政治委员。1972年5月,改由萧克任校长,唐亮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