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冕洞由瑞士天文学家瓦德迈尔于1950年发现,瓦德迈尔从日冕仪观测的太阳图象中,发现日冕中有些暗黑的区域,他把这种区域叫做“洞”,后来天文学家把这些“洞”定名为“冕洞”。2023年12月,根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最新监测和预报,受太阳冕洞高速太阳风和12月1日CME的共同影响,12月4日可能发生小到中等...
从直观的角度看,我们以为太阳熄灭了,但其实在科学上,这种现在被称为冕洞。冕洞相比较与太阳黑子,在太阳上表现的面积要大很多,它主要是因为日冕的温度比周围低而表现出来的,看着就像一个黑洞,在极紫外图像上看着就像“太阳熄灭”了一样。0 0 发表评论 发表 作者最近动态 小洋喵不溜在写作 2025-02-09 💪全力以...
太阳大气中存在一种特殊结构,通常被称作冕洞,其分类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首先,极区冕洞主要位于太阳两极,一年四季都可见。它们的特征是持续存在。其次,孤立冕洞位于低纬度区域,通常面积较小。再者,延伸冕洞则南北延伸,从北极区向南延伸至南纬约20度,或从南极区向北延伸至北纬约20度,与极区冕洞...
源头关系 高速冕洞流是日冕物质抛射的源头之一。冕洞中的开放磁场线允许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逃逸,形成高速...
冕洞高速流主要由电子和质子组成,也有少量重离子,最主要的重离子是氦核。速度 顾名思义,冕洞高速流,速度比较高。根据地球轨道附近太阳风观测可知,高速流太阳风平均速度约为700千米/秒。方向 在太阳大气2-3Rs以内,由于磁场的控制,日冕等离子体与太阳一起自转,像刚体一样。但外面的等离子体不随太阳一起自转...
这项研究里,磁流波从太阳耀斑开始扩散,途径一个冕洞后,部分磁流波发生聚焦,焦点处的波幅比扩散期的大,但远小于耀斑源头的波幅。只有特定形状与密度的冕洞可以观察到这种透镜效应。在这项研究里,聚焦发生在冕洞的一个月牙形湾区。该现象的潜在应用是对冕震学的研究,也就是对日冕内发生的震动的研究,而非用于...
从空间用远紫外波段的谱线拍摄或软X射线波段拍摄的日冕照片中,可看到日冕中存在一些几乎是暗黑的区域,称为冕洞。观测表明,冕洞区的密度和温度均比周围低,其大尺度磁场的磁力线如喇叭状向外开放。在太阳的两极地区几乎总是存在冕洞,而且可从其中一极区延伸到中低纬度区。冕洞的演化缓慢,寿命往往可持续几个太阳自转周...
冕洞的生命周期通常为5个太阳自转周期,有的可以持续8-10个周期,甚至更长时间。这种现象在太阳上表现出明显的稳定性,其面积增减速度相等,平均每秒变化大约1.1-1.9万平方公里。冕洞相对于太阳表面保持着相对静止,随着太阳自转进行近似刚性旋转,与黑子相比,冕洞的刚性旋转特性更为显著。其内部密度远...
什么是太阳的冕洞?#太空C计划#告诉大家。 冕洞的分布区域可达太阳表面多数地区,尤其是在太阳的两极地区,科学家已经发现冕洞内部存在磁场线的闭合和开放,如果磁场线突然打开或者闭合,那么太阳表面就会出现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