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辞解析:初筮告,再..《易经》中的第四卦为蒙卦,山水为蒙。蒙是蒙昧,启蒙的意思。在蒙卦的卦辞中说: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④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筮,鲁sh丨,原指以蓍草演卦占问,《礼记•曲礼上》龟为卜,荚为筮”,此处特指“学子”向“蒙师”问疑求决;渎,《释文》“乱也”。这三句说明“治蒙”的规律,“蒙稚”者应当虔心循序求问,不可“再三”滥问、渎乱学务;而“蒙师”也必须教之有方,故初告、渎不告。《王...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天機微泄註解:初次卜筮就告知,再而三的卜筮,則褻瀆了神靈,就不準了,沒有告訴的必要了,保持堅貞才是最好的。 û收藏 1 3 ñ12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
蒙卦的卦辞以老师对待无知学童为比喻,说明在当前形势下,主方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童,以自己的良好素质让客方受惠,“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有时则阴中有阳,维护自己的利益,“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卦辞: 卦辞的“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第一句是说作为...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就是说,学生问老师问题,老师要给他适当的回答,老师要看学生的程度,只能给他听得懂的部分。很多人不是,很多老师见小孩子来问问题,就给他讲一大堆,生怕他懂的不够多,这样做明显会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使他产生抵触心理,以后就不问了,这就是老师的问题。 作者:曾仕强 出处:《易经...
《易·蒙·卦辞》:“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老子从这得到启发,所以他在《道德经》二章提到“行不言之教”、四十三章写到“不言之教”。孔子继承并发扬了这种精神。《论语·阳货》记载:“儒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这就是典型的“不言之教”,也是典型的启发...
《周易》中《蒙》卦说,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据此,有人认为,卜筮只能一次,如果对同一问题接二连三的卜筮,是一种亵渎行为,得不到真正的答案。《周易》是五经之首,大道之源,论阴阳变化之理。其中有一个根本的基础,就是必须建立在诚、信、善的基础上。卜...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蒙:是指上卦艮,阴过也。蒙当启之。即艮变离。(内貞外悔)蒙:亨,是指离与乾,离与震,离与兑亨通。离,为阳阴平衡,为中。震,为阳不及。乾,为阳极。兑,为阳过。
《易经·蒙卦》:“亨。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就是说,做事要虔诚,只有虔诚和坚韧不拨的努力,才会实现你的梦想,而做事三心二意,不中不正,你将一世无成!有一则寓言故事:一群人在森林中失去了方向,这时,一个站出来说:“我知道该往那里走,跟着我走吧!”结果大家还真是跟着他走出了...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出自《周易》中的《系辞上》是经典卜筮过程中很重要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不是我主动寻求童蒙的,而是童蒙主动来找我;初次卜筮时得到的信息我会告诉你,但如果你多次违反告诫,我就不再告诉你了。这句话表达了卜筮者和卜者之间的关系,也展示了卜筮的严肃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