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决定内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口、收入、消费、投资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内需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率等。中国拥有14亿人口,为内需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但也面临着内需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内需的质量和效率不高,内需的结构和协调不理想,内需的潜力和活力不充分。要解决这些问题,...
这就可能导致很多商品的销量锐减,那么市场的内需就会受到限制。近两年的情况稍微有所好转,主要还是因为这两年的旅游业发展相当喜人。自全面开放之后,很多人都会选择在节假日外出旅行,每当有小长假时各地景点的人数都是爆满。这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能提高周边产业的营收,这时内需就得到了提振。这第二点原因是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针对制约扩大内需的主要因素,围绕“十四五...
扩大内需是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和适应经济发展阶段调整的战略选择。发挥经济超大规模性优势,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波动,适应经济发展动力转型,是中国扩大内需战略的内在逻辑。中国经济规模增大为扩大内需奠定基础。中国经济增长推动中国占世界经济比重上升,提高至2022年的18.5%,中国...
内需:即内部需求,一般把对外国的出口看作外需,内需就是相对的国内的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内需还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AD=C+I+G.其中,AD为总需求,C是消费、I是投资、G是政府支出.消费就是消费者对食品服装耐用品服务等等的消费.投资是企业的投资.政府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包括公共建设,职员工资,转移...
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今年扩内需如何发力?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国内需求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些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今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下称“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需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加快...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和促进投资落地机制,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
“回顾中国制定扩大内需的政策,1998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第一次正式将扩大内需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此次制定扩大内需规划纲要,而且是制定着眼于十几年的中长期规划纲要,这是和以往不同的。”王军表示,《纲要》不仅仅是战略,而且是中国官方要建立起完整的扩大内需体系,为全面落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