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角石属 内角石属(Endoceras)是头足纲、内角石亚纲的一属。壳直,横切面为圆形,壳面光滑。隔壁颈直,长达一个气室。体管粗大,位于壳的腹部或近腹部,有内锥,内隔壁少,内体房尖圆锥形或腹背压缩,未见体隙。奥陶纪,亚洲、欧洲及北美。中国主要产于南方中奥陶统,北方也有产出。
内角石属 内角石(学名:Endoceras)是一属已灭绝的头足纲内角石亚纲的鹦鹉螺类,生活在奥陶纪的海洋中。其壳体直,横切面圆形,壳面光滑,隔壁颈直,长达一个气室。内角石的壳体长度可达13英尺(3.5米),是生活在古生代海洋中的巨大生物之一。成年的内角石可能是隐藏在海底的伏击型掠食者,必要时移动以取得优势。内角石的分布...
余杭原内角石是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埠荆山岭的早奥陶世时期化石。特征描述 壳细,微弱内腹弯曲。标本长17mm,横断面为背腹扁的椭圆形。壳体扩大率为1:10,气室密度为3个,隔壁较平,下凹度为一个气室高度的1/2,隔壁在壳体背腹两端为同一水平高度。隔壁颈长度为一个气室高的1/4。体管细,位于壳体...
扁形原内角石是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埠荆山岭的早奥陶世时期化石。特征描述 壳细而直或微弱内腹弯曲。长34mm,横断面为背腹扁的卵圆形,标本上端气室密度为6个,下端为4个。靠近腹部隔壁较平缓,近背部变为较倾斜,下凹深度为一个气室高。隔壁颈向体管内倾斜,长度为一个气室高度的1/3。体管细,位于...
荆山岭原内角石是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埠荆山岭的早奥陶世时期化石。特征描述 壳形细直,长33mm,横断面近圆形,气室密度为3~4,隔壁自背部向腹部作轻度下斜,下凹度为一个气室。隔壁颈短,略向体管内倾斜,长度为一个气室高度的1/5。体管呈直管状,位于壳体腹缘,直径为壳径的1/4.5,连接环与...
圆形原内角石是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埠荆山岭的早奥陶世时期化石。特征描述 壳细直,长40mm,保存13个气室。横断面近圆形,气室密度为3个,隔壁较平缓,下凹深度为一个气室高度的1/2。隔壁颈略向体管内倾斜,长度为一个气室高度的1/4。体管细,位于壳体腹缘,连接环直而不厚。保存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
奇锥形内角石是发现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大桥镇的中奥陶世时期化石。特征描述 此种的体房腔的形态可与澳大利亚早奥陶世的内角石allocotoceras(teichertetglenister,1953)比较,而它的体管壁与endoceras存在区别,因此此种的分类位置尚未解决,它可能是内角石类的一个独立属。保存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闲林埠中内角石是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埠荆山岭的早奥陶世时期化石。特征描述 壳直,标本长55mm,横断面呈圆形。标本下端壳径为10mm,上端壳径为14mm,扩大率为1:7。气室密度在标本下端为7个,上端为6个,隔壁下凹度为一个气室高。隔壁颈长度为一个气室或略微超过一个气室。体管大,位于壳中央,直径...
江山内角石 江山内角石是发现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大桥镇的中奥陶世时期化石。特征描述 此种内部结构及一般特征,与西伯利亚下奥陶统的e.tytchanense(balashor,1962)接近,但后者的体管壁平直,外壳扩大较缓,体管稍宽。保存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