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和翻译 对比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九三:鼎耳掉了,移动鼎有困难,里面的山鸡肉也吃不上,刚好有雨,悔恨渐消,最终吉祥。 【原文】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翻译】 象辞说:鼎耳掉了,便失去了鼎耳的意义。 【解读】 九三具有阳刚之才,但没有派上用场。古时初期的鼎耳就...
《讼卦》变为《鼎卦》时,《讼卦》九五下行而之于三位,遂成《鼎卦》九三。卦变的结果,使原有的坎体消失,从而使原来的众象也发生了变化。原之“耳”,已上移,故曰“鼎耳革”。原为“通”,现已塞,故曰“其行塞”。原有“雉膏”,现已不见,故曰“雉膏不食”。“鼎耳革”、“其行塞”和“雉膏...
方雨亏悔,终吉。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训诂】:革,兑也。耳,兑象,六五,鼎以耳贵也。塞,不通,互《大过》也。其行塞,谓三不应上也。雉,离也。膏,乾之肥,亦或兑之泽。雉者,耿介之鸟也。雉膏,喻贤德也。方,坎之象也,始之义也。亏,亏食...
方雨亏悔,终吉。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56]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传》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毛西河云:凡鼎既实,则以铉贯耳,扛近食前,仪礼所谓扃鼎是也。若未实,则撤铉脱耳,谓之“耳革”。凡物皆以足行,惟鼎以耳行,“耳革”则不能举之而行,故曰“其行塞”。上《离》为雉,下《...
《鼎》第三爻也是阳爻,故题“九三”。文王所系爻辞为“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耳”通“而”。贾谊《治安策》:“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文中三“耳”字皆用为“而”。“鼎耳革”即“鼎而革”。“塞”,堵塞,受阻。鼎乃“取新”,如...
九三爻是阳爻居阳位,为当位之爻,居于下巽卦之上,为“鼎耳”之位。但九三重刚之质,刚实不虚,就像鼎耳中空处变异堵塞,无法插杠举鼎运行,故爻辞说“鼎耳革,其行塞”。又因九三位于上下卦的交界处,且与九四不相合、上六不相应,所以九三上行受阻,又无应援,故虽为鼎器却难以发挥作用,所以说“雉膏不食”。
鼎卦第三爻,爻辞: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鼎耳:鼎腹两边高出的部位谓之鼎耳,中空以便于穿进横木杠,搬运鼎身。 雉膏:指甘美的山鸡汤。 方雨:指下雨的时候。 亏悔:指消释悔恨。 本爻辞的意思是:鼎的耳朵被破坏了,无法被移动,鼎中甘美的山鸡汤也喝不上了。待到阴阳调和,润雨出现才...
九三鼎耳⑴革⑵,其⑶行⑷塞⑸,雉⑹膏⑺不食⑻,方⑼雨⑽亏⑾,悔⑿终⒀吉。 【译】九三将鼎器的鼎耳除去,鼎的使用功能受到约束,野鸡、肥肉不能调制成饮食。与等同的鼎相比有众多不足之处,改正这种错误做法结局吉祥如意。 注释:⑴“耳”附在物体两旁便于提举的结构。《史记·封禅书》:“有雉登鼎耳雊。”...
高晶波 解惑易经:河道地图,落地成书。关注《易经》鼎卦:“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如何解读?发布于 2021-11-08 06:29 · 277 次播放 赞同添加评论 分享收藏喜欢 举报 易经上善若水(《老子》经典成语)无为而治生态环境自然科学未解之谜 写下你的评论...
[一日一句古文]九三:鼎耳革①。其行塞②。雉膏不食,方雨,亏③,悔,终吉。《象》曰:鼎耳革,卷其望也④。【译文】九三:鼎耳脱落了。筮遇此爻,打猎无所获。野味莫吃光,老天要下雨,不知何日能出猎,坐吃山空,食物将匮乏,节约渡难关,终于得吉利。《象辞》说:鼎耳脱落,意在说其人行动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