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略训篇名,载《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著。兵略训,其主要军事心理思想在基本观点方面,认为战争起源于人类有争斗的天性,人们由于物质利益不均则争。在将领心理品质方面,根据将领的能力分为上将、中将、下将三类;认为“将军之心”要宽宏公允,含而不露,要威仪并用,要能“秉众人之智”,“用众人...
故义兵之至也,至 于不战而止。 晚世之兵,君虽无道,莫不设渠堑,傅堞而守,攻者非以禁暴除害也,欲以 侵地广壤也。是故至于伏尸流血,相支以日,而霸王之功不世出者,自为之故也。 夫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身战者,不能立其功。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 事以自为者,众去之。众之所助,虽弱必...
陈卒正,前行选,进退俱,什伍抟,前后不相撚,左右不相干,受刃者少,伤敌者众,此谓事权。权势必形,吏卒专精,选良用才,官得其人,计定谋决,明于死生,举错得失,莫不振惊,故攻不待冲隆云梯而城拔,战不至交兵接刃而敌破,明于必胜之攻也。 兵之所以强者,民也;民之所以必死者,义也;义之所以能行者,威也。
兵之所由来者远矣!黄帝尝与炎帝战矣,颛顼尝与共工争矣。故黄帝战于涿鹿之野,尧战于丹水之浦,舜伐有苗,启攻有扈。自五帝而弗能偃也,又况衰世乎! 2.注释: 1.略:通 “掠”,夺取。 2.距:鸡脚后面长得像脚一样的突起。 3.趹 (ɡuì):踢。 4.贪昧:贪财好利。 5.偃:平息。 3.译文:古时候人...
《淮南子·兵略训》原文(节选):夫兵者,所以禁暴讨乱也。炎帝为火灾,故黄帝擒之;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教之以道,导之以德而不听,则临之以威武;临之威武而不从,则制之以兵革。故圣人之用兵也,若栉发耨苗,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杀无罪之民,而养无义之君,害莫大焉;弹天下之财,而澹...
地广人众,不足以为强;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为存政者,虽小必存;为亡政者,虽大必亡。昔者楚人地,南卷沉、湘,北绕颖、泗,西包巴、蜀,东裹郯、淮,颍、汝以为洫,江、汉以为池,垣之以邓林,绵之以方城:山高寻云,谿肆无景,地利形便,卒民勇敢,蛟革犀兕,以...
兵略训 作者:刘安及门客 撰 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 除万民之害也。凡有血气之虫,含牙带角,前爪后距,有角者触,有齿者噬,有 毒者螫,有蹄者趹。喜而相戏,怒而相害,天之性也。人有衣食之情,而物弗 能足也。故群居杂处,分不均,求不澹,则争;争,则...
卷十五 兵略训 汉·刘向 国学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也。凡有血气之虫,含牙带角,前爪后距,有角者触,有齿者噬,有毒者螫,有蹄者趹。喜而相戏,怒而相害,天之性也。人有衣食之情,而物弗能足也。故群居杂处,分不均,求不澹,则争;争,则强胁...
《淮南子》卷十五 兵略训全文、注释、鉴赏 〔题解〕 兵,防也。防乱之萌,皆在谋略,解谕至谕用师之意也。故曰“兵略”。 〔要略〕 《兵略》者,所以明战胜攻取之数,形机之势①,诈谲之变,体因循之道,操持后之论也②,所以知战阵分争之非道不行也,知攻取坚守之非德不强也。诚明其意,进退左右无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