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房 [ bīng fá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bīng fáng ] 明清时州县官府的部门之一﹐掌兵事。 犹兵营。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丰富 平坦 快活 沉着 肾虚 隽永 谦虚 诚实 含义 明白 喧嚣 徜徉 ...
兵房 官署名。宋代,分隶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中书省原设兵部礼房,后分设兵、礼二房,掌行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所上除授诸藩国王爵、官封之事。又、宋初,枢密院亦曾设有此房。元丰改制后废。
兵房 拼音bīng fáng 词典解释 (1). 明 清 时州县官府的部门之一,掌兵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新都 知县接了来文……即忙唤兵房僉牌出去,调取一卫兵来,有三百餘人。” (2).犹兵营。 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从爱尔兰归途中》:“这位‘ 凡勒拉 先生’慨然投粉笔而从戎,由课堂而兵房,用全副精神...
历史官职> 兵房 官署名。唐朝置,为五房之一。玄宗开元(713—741) 中设于政事堂,与吏房、枢机房、户房、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北宋初期,枢密院承旨司置,掌兵马名籍及卒校迁补、筑城垒、防戍战守之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更名兵籍房。另设兵房于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为六房之一,掌有...
在中国明清时期的州县官府中,兵房是一个重要的部门,主要负责管理军事事务。《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中记载了一位新任知县接到来文后,立即命人从兵房调取了一卫兵,大约有三百多人参与其中。而在现代语境中,“兵房”一词有时也被用来比喻兵营或军事训练场所。邹韬奋在《萍踪寄语初集·从爱尔兰归途中》...
在宋代,兵房隶属于门下、中书、尚书三省。起初,中书省下设兵部礼房,之后兵部礼房被一分为二,分别成立了兵房和礼房。这两个房分别负责不同的事务,兵房则专门掌管授予藩国王爵和官员封号的相关事宜。在明清时期,兵房不仅是处理军事事务,还涉及到了一些与军事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这些工作包括但不...
兵房 bīng fáng 词语bīng fáng 注音ㄅ一ㄥ ㄈㄤˊ 引证解释 1. 明清 时州县官府的部门之一,掌兵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新都 知县接了来文……即忙唤兵房僉牌出去,调取一卫兵来,有三百餘人。”2. 犹兵营。 邹韬奋 《萍踪寄语初集·从爱尔兰归途中》:“这位‘ 凡勒拉 先生’慨然投粉笔而从戎,...
汉字 兵房 释义兵房bīng fáng 官署名。唐始置,政事堂五房之一。與吏房、樞機房、户房、刑禮房分曹主持衆務。北宋初樞密院承旨司置,元豐改制另設於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爲六房之一,掌有關軍政之事。明地方府、州、縣置。清爲中央與地方各級官署書吏的辦事機構。參閲宋史職官志一。參見“政事堂”、...
古代的兵房制度指的是府兵制。府兵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制,起源于北魏时期,经过北周、隋朝的发展,在唐代前期达到完善,并成为唐代的主要兵制。 在府兵制下,全国各地按照战略位置和防御需要建立军府。充当府兵的人可以携带家属聚居于军府内,政府会分给他们一定的土地。在农时,府兵务农;农闲时,他们则接受专门的军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