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和唐前期,主要实行府兵制条件下的征兵制。隋朝规定,民(男子)年18岁为丁,至60岁免除兵役义务。唐朝的府兵3年或6年点选一次,规定以身体、财力和每户成丁多少为条件,“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唐律疏议・擅兴》)。一般21岁入军,61岁出军。玄宗先天二年(713),改为25...
中国兵役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义务兵役制,又称征兵制。 征兵制:是国家利用法律形式规定公民在一定的年龄内必须服一定期限的兵役,带有强制性。义务兵役制的优点在于士兵服役时间短,定期征兵和退伍,使兵员经常轮换,有利于常备军兵员更新,既可保持军队的兵员年轻力壮,又可储备兵员;也可使更多的人服现役,兵役义务负担...
兵役制属性:名词 兵役制含义解释 兵役制 [ bīng yì zhì ] ⒈ 见“兵役法” 英system of military service; 什么是兵役制引证解释 ⒈ 公民依法服兵役的制度。 兵的拼音和组词语 兵 兵的拼音:bīng兵的注音:ㄅ一ㄥ兵的简体笔画:7画 兵的五行:水兵的吉凶:吉兵的结构:上下结构 ...
兵役制 [ bīng yì zh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bīng yì zhì ] 国家根据宪法规定公民履行军事义务的法律制度。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威尼斯 人情味 黑体字 安息日 ©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百度首页 问题反馈 商务合作 关注微博 ...
中国古代兵制,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主要包括兵农合一制、全民皆兵制、征兵制、军户制、团结兵制、民兵制、募兵制、卫所制等。主要种类 兵农合一制 在西周、春秋以前,是寓兵于农的。所谓寓兵于农,就是以农器为兵器。古代兵器是铜做的,农器也是铜做的。兵器都藏在公家,临战才发给,即所谓授甲、授...
义务兵役制又称征兵制,是国家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一定期限的军事义务的制度。公民在规定年龄内必须承担一定期限的兵役义务,包括在军队服现役和在军外服预备役。这种制度有助于保障军队兵员的补充和训练有素的后备力量的储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族人民安定团结,为实行义务兵役制提供了条件。随着社会和政治变革,人民...
兵役法规定的我国兵役制度是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制度。 一、义务兵役制 义务兵役制,又称征兵制,是国家利用法律形式规定公民在一定的年龄内必须服一定期限的兵役,带有强制性。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所有公民都有义务依法服兵役,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
志愿兵役制,又称募兵制。这种制度是公民凭自愿应招到军队服兵役,并与军方签定服役合同。 二、建军以来兵役制度沿革 1927年到1955年间实行志愿兵役制,自愿参军的人员长期地在军队服务。1955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混合兵役制度是强制兵役制度和志愿兵役制度的结合。在混合兵役制度下,国家既要求特定年龄和性别的公民服兵役,也允许公民自愿加入军队。中国 中国的兵役制度是一个混合兵役制度的例子。所有18至22岁的男性公民都必须服兵役,服役期限为2年。此外,中国还有志愿兵役制度,士兵可以自愿加入军队,服役期限通常为5至8年,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