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一看,孙子似乎是泛泛而论,但仔细一想,这正是针对将帅而言的。因为,只有将帅贪利才会率军蠢动,将帅易怒才会盲目浪战,将帅骄傲才会轻举妄动,将帅不和才会军心涣散。为了防止敌人对我也“利而诱之”,就必须要求我的将帅廉洁奉公。其余诸条,亦同此理。 “治”指的是将帅治军作战要耐心细致,有条不紊。
将帅兵勇之见, 兵之末流耳。意思就是说,一个国家或者地方的军队的将领,必须要有超过的战略领悟能力和清醒的对事态的准确判断,不能像普通的士卒一样,意气用事,呈一时之快,如果军队的将领都是这样的水平话,那么这种军队就是最差劲的一支军队。
所属专辑:曾国藩传(全四册)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曾国藩一生一世全传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0.20 喜点/集 喜欢下载分享 胶东阿水 指的是兵勇因为将帅的工作疏忽而白白牺牲的状况。 2021-011 回复@胶东阿水 表情0/300发表评论 其他用户评论 地瓜琴生 军机大臣为啥不用人为贤 2022-05回复1 有声熊猫 回复 ...
黄忠自葭萌关接受任务攻打刘璋后,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冠三军。益州平定后,黄忠被封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汉中定军山战役中对阵夏侯渊的部队。夏侯渊部是曹军的精英部队,黄忠仍带领士卒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更是斩杀夏侯渊,自此声名大震,被升为征西大将军。这一年(同年),刘备自立汉中王,欲...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所谓“将”,就是指将帅的智谋、威信、仁慈、勇敢、严明。这是孙子对“将”的人格排序,他把“智”排在了第一位,而“勇”则屈居第四。孙子是强调智将而非勇将。因为孙子的价值观,是先胜后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首先是强调用智。人们常说智勇双全,孙子则在智勇...
二、将帅无能,虽有强军也一败涂地 金蒙野狐岭之战的前后经过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率领10万蒙古大军向金国发起进攻,蒙金战争正式爆发。此时,金国派遣了45万大军与之决战。大军中包括,就在几年前,把南宋“开禧北伐”的三十万大军打得大败亏输的20万精锐铁骑。金军士卒可谓武勇善战,总的军队数量也远远多于蒙古...
诸葛亮论将帅之道 古今统兵者,均自以为将帅之才,岂不知将帅乃道也,非勇悍之武夫所能通晓 。 平庸之将,所着重者乃兵力多寡,勇猛如何。 高明之统帅,不仅要知己知彼,善用兵 将,还要关天时,明地利,懂人生,料事如神卒,读兵法,统率万军。 游戏自如,尽如此,仍未明将帅之道也 ?? 比如这用兵,这兵字就大有学问。
自古兵法有言:“三军之势,莫重于将;用兵之要,先择将帅”;“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对于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中国酒业而言,执棋者、掌舵人更是中流砥柱。 2024年,身处深度调整期的中国酒业仍困于寒冬,而在压力与挑战中始终有一批勇立潮头,锐意进取、运筹帷幄的优秀“舵手”,谋长远看未来,带领酒业披...
孙武在《孙子兵法•计篇》指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提出统帅三军的将帅必须具备( )。A.诚信B.仁慈C.勇敢D.才智
将帅主观上认为自己勇猛无敌,靠这一点就可以取得胜利,这种主观脱离了敌我的其他客观条件,所以容易被斩杀; 将帅主观上已经失去战斗意志,而不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采取措施,这时候就很容易被俘虏; 将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根据情绪变化,脱离客观的,主观的出击,这时候就要侮辱他,使得他情绪失控,盲目出击; 将帅非常清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