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关河令》宋词全文 1. 原文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2. 译文 秋日阴雨绵绵,偶尔放晴却已是薄暮昏暝,庭院突然变得清冷。我久久地站立在庭院中,静听秋声,然而茫茫云海,却不见鸿雁踪影。夜深人...
《片玉词》“关河令”下注:“《清真集》不载,时刻‘清商怨’。”清商怨,源于古乐府,曲调哀婉。欧阳修曾以此曲填写思乡之作,首句是“关河愁思望处满”。周邦彦遂取“关河”二字,命名为“关河令”,隐寓着羁旅思家之意。自此,调名、乐曲跟曲词切合一致了。 时:片时、偶尔的意思。晴:一作“作”。 伫听:久久...
周邦彦《关河令》宋词注释翻译及赏析周邦彦《关河令》宋词注释翻译及赏析 关河令①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 ①关河令:其音多哀怨。 【译文】 秋天天气反复无常,时阴时晴,天色开始变得昏暗,满庭院一片冷清。我一...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宋词三百首第111首周邦彦的《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这首词写独居的孤寂。上片写时阴时晴的仲秋季节的凄冷寂寞,而故人音书渺茫。下片写更深后独对孤灯,愁情永夜难消。本为安眠而饮的酒早已醒来,剩下的长夜如何消度,真真让人愁苦。陈廷焯《云韶集》评末句:“笔力劲直,情味愈见。”可谓的评。
关河令 周邦彦 原文赏析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 ⑴关河令:《片玉词》“关河令”下注:“《清真集》不载,时刻‘清商怨’。”清商怨,源于古乐府,曲调哀婉。欧阳修曾以此曲填写思乡之作,首句是“关河愁思望...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一首代表作。以下是对该词及其作者的详细分析:一、基本信息标题:《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作者:周邦彦朝代:北宋出处:《片玉词》二、内容与主题《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是一首客旅之词,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
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①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 ①暝(ming明):天黑,日暮。 ②夜永:夜长。 【译文】 秋日的天空,时阴时晴,渐渐地天黑...
关河令[宋代]:周邦彦 拼 译 繁 原 秋阴时晴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上一首:夏元鼎《西江月(十之九)》 下一首:黄庭坚《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 周邦彦简介 唐代·周邦彦的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