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通名日关,呕吐不止名日格,小便不通与呕吐不止并见名日关格。关格属于危重病证,多见于水肿、癃闭、淋证等病证的晚期。西医泌尿系统疾病及其他有关疾病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而出现关格表现者,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以小便不通与呕吐不止并见为特征。 常有水肿、淋证等病史,而出现食欲...
上三味,同捣取其汁,调益元散,神效。 附∶关格证 《难经》曰∶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脉两寸俱盛曰关格。其证呕逆而小便不通者是也。 (按《素问》谓人迎大四倍于气口名曰格,气口大四倍于人迎名曰关,乃二证也。盖有格而不关者,亦有关而不格者,又或有人迎气口俱盛而吐逆不便者,故丹溪总而言之曰...
关格 关格是指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小便不通名日关,呕吐不止名日格。本病主要因脾肾阳虚,浊毒阻,三焦气化失司所致。关格晚期,浊毒、瘀血相因为患,可致五脏俱伤而见正虚邪实,寒热错杂,变证多端,...
关格病症主要涉及脾肾亏虚和湿热内蕴的情况。其症状包括小便量极少,颜色偏黄或赤,伴随腰酸膝软,乏力倦怠,食欲不振,早晨恶心并可能呕吐,头痛失眠,舌苔薄黄且干燥,脉细或濡数。治疗方针为健脾益肾并清热化浊,常用无比山药丸合黄连温胆汤。此方以山药、茯苓、泽泻利湿,熟地、山茱萸等益肾固涩,...
首页/书籍/古今名医汇粹/ 关格证 喻嘉言曰∶关格之症,自《灵》、《素》以及《难经》、仲景脉法,皆深言之,然无其方也。《素问》谓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
关格证加减 : 1.小便清长者,去泽泻、车前子,加菟丝子、补骨脂以温固下元; 2. 呕吐甚者,用生姜汁滴舌。 临证参考本证常为脾阳亏损证的进一步发展,临床多以脾肾阳虚并见,治疗宜温补脾肾并举,方宜附子理中丸、济生肾气丸或右归丸加减。常用药物有仙灵脾、仙茅、巴戟天、炮附子、肉桂、鹿角片、杜仲、枸杞子等...
中公医疗卫生人才网为考生提供中医内科学知识:关格的分证论治。 关格的分证论治 1.脾肾亏虚,湿热内蕴: 症状:小便短少,色黄,面色晦滞,腰酸膝软,倦怠乏力,不思纳食,晨起恶心,时有呕吐,头痛,夜寐不安。 舌脉:苔薄黄腻而干燥,脉细数或濡数。 治法:健脾益肾,清热化浊 ...
关格是先有小便不通,而后出现呕吐,病机是脾肾阴阳衰惫为本,湿浊毒邪内蕴为标,属本虚标实之病证,其病位主要在肾。故与关格有本质的区别。《医阶辨证•关格》说:“走哺,由于大便不通,浊气上冲,而饮食不得人;关格,由于阴阳之气倒置,上不得人,下不得出。” 2.瘙闭瘙闭主要是指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
关格・阳虚湿浊内蕴证(dysuria and frequent vomiting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retention of damp-turbidity due to yang deficiency)是2010年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定义 脾肾阳虚,湿浊内蕴,以小便短少,色清,甚则尿闭,面色晦滞,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浮肿腰以下为主,纳差,腹胀,泛恶呕吐,大便溏薄,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