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
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诗人想象了(与远在北方的亲友在西窗下共剪烛花、秉烛长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以及急切想要和亲友团聚)的感情。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考查知识点:诗词鉴赏 诗词作者简介,重点词语与译文: ...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首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的诗,诗中的感情真挚深切,用词细腻婉转,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原文诗句:《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您问我的何时才能回家,可我还没法给出准确的时间,巴山的夜晚正在下着秋雨,这雨已经...
、“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
1 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同你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夜雨寄北》。全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才能...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美好愿望也终成一生的遗憾。这首诗仅短短二十八个字,没有出现“念”“思”之词,却字字透着思念,跌宕有致,语短情长。李商隐写过很多的无题诗,他将爱情诗写得深情而不失美感。如《锦瑟》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1)此诗洪迈(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即寄给妻子王氏.一般认为是寄长安友人.(2)君:指在长安的友人.(3)巴山:也称大巴山,又叫巴岭,这里泛指东川一带.涨秋池:因秋雨而池塘水涨.(4)何当:何时.剪:指剪去烛花,使烛光明亮.(5)却:回转.话:谈论. [简要评析...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李商隐的一首经典诗作。至于是写给谁的,目前尚有争议,有人说是李商隐写给妻子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写给北方的亲友的,不能断定就是一首爱情诗,也有可能是写友情。虽然有两种解法,但大家似乎更愿意接受这是一首情诗,因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