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对得之不易的《兰亭集序》真迹视若至宝,据传在他临终之际,曾遗愿将千古名帖《兰亭集序》随葬于昭陵之中,自此便成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未解之谜。唐末五代时期,昭陵被军阀温韬盗掘,据《新五代史》记载,他从昭陵盗出包括王羲之在内的多件珍贵文物,尽管有学者提出温韬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并没有《兰亭集...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
太宗得到《兰亭集序》的真迹后对其爱不释手,还找来褚遂良、虞世南等当世大书法家对其进行了临摹。因为太过于喜爱这件作品,唐太宗甚至要求将其放入昭陵,给自己陪葬。长久以来,许多人相信这一观点,认为真正的《兰亭集序》还在昭陵的地宫当中静静沉睡着。然而,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据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与众文人雅士会友于绍兴市郊会稽山阴的兰亭,众人提笔赋诗,聚诗成集,即为《兰亭集》。王羲之为其做序,即为古今文墨之神迹《兰亭集序》。序中记录了兰亭的风景之美、集会宴饮之乐,又感叹于人生的洒脱超然。全文仅300余字,但清俊飘逸、超然绝尘、有一气呵成之妙!王羲...
所以真迹应该是在乾陵,但是乾陵中若真的存在,历经卡年的时间,应该早就被人发现了,如今对于真迹的走向更是众说纷纭。想要通过千年的时光,去寻找古人留下的真迹,确实是极为困难,更不用说《兰亭序》这种极为珍贵的文物了,如今有详细记载的流向也难以查询。您对王羲之的《兰亭序》有何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
《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传世之作,而神龙本则是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摹写的版本。因其卷首钤有“神龙”二字的左半小印,故得名“神龙本”。这个版本使用“双钩”摹法,是唐人摹本中最接近兰亭真迹的。📜 卷首题词 满膜节左方孔八马流筋曲水 永和九年藏在祭暮春之初舍 ...
《兰亭集序》 作品简介 《兰亭序》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一直被历代书法家称为行书范本,也有着天下第一行书之称。作品于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会聚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
正因为他爱好书法,不免多了一份贪念,他最喜欢的就是王右军真迹。王羲之担任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李世民登基以后,命人搜罗散落在民间的王羲之书法真品,居然搞到了一千三百多帖。李世民一有闲暇,就把王羲之真迹拿出来临摹,乐此不疲。可是这一千三百帖里,唯独没有《兰亭序》。李世民深以为憾,一心想找到这件...
梳理书法史可以看到,王羲之《兰亭序》流传到唐朝时,唐太宗李世民倚靠“萧翼赚兰亭”,得到王羲之《兰亭序》真迹,随后作为陪葬品放在了昭陵,后来还有的说是被陪葬在乾陵。不管在哪个陵墓,结果是《兰亭序》真迹在唐代消失了。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时,非常推崇王羲之,不惜重金搜集王羲之书迹。此外,还将一些王羲之作品...
孤芳难寻——《兰亭序》真迹流失之谜 上一章我们说了唐太宗李世民费尽周折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兰亭集序》,那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唐太宗得到了《兰亭序》以后,将其视为神品,一边喜庆赏赐,一边命令当时的书法名家汤澈、赵模、冯承素、诸葛贞等人临摹数本,分赐给皇太子、各亲王及亲近的大臣。后来,唐朝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