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
中古时代的修禊活动以东晋永和九年(353)在山阴兰亭(位于浙江之支流兰溪的边上)举行的一次最为著名,在这次集体活动中产生了一批玄言诗,形成一部诗集,王羲之(字逸少,303~361)为此诗集作序,其手迹成为书法史的无上圣品(但传世的《兰亭集序》皆非真迹,其原件已经作为殉葬品埋进...
此图完整地再现了兰亭修禊、曲水流觞时的情形,是依据李公麟的图本绘制,但在取景布局及山石林木等具体画法上,又有一定的变化。活跃于明代万历年间的许光祚,曾作《兰亭图》,且书序卷于其后。此图突出以山水为背景,表现兰亭修禊雅事。虽然大体继承了宋元以来所会亭中观鹅、岸边赋诗的构图方式,但从图中人物的服饰...
【成语】:兰亭修禊 【拼音】: 【简拼】: 【解释】: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兰亭修禊图》是明代文徵明创作的金笺设色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兰亭修禊图》的是晋朝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觞之会的故事。修禊是古代的风俗。兰亭修禊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与谢安等41人,在浙江兰亭修禊的故事。王羲之等人临曲水而洗涤,每人都作了诗文,王羲之作了序,记述兰亭...
兰亭修禊是唐寅兰亭修禊图卷。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文学家。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贩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少时读书发愤,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舞弊案受牵连入狱,出狱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即脱身返回苏州。从此...
《兰亭修禊图》是明代画家文徵明创作的一幅金笺设色图,金笺纸本设色 60.1×24.2cm,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画成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文徵明时年73岁。画中描绘的是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等人在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溪上修禊曲水流觞的故事。画中层峦幽涧,茂林修竹,环境清谧,建筑、人物...
《兰亭修禊图》是文徵明创作的一幅金笺设色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图是以细笔小青绿画法,表现了树林蓊郁,修竹傍水的春日美景。近处临水小亭中,三人坐桌旁谈诗;远处山腰间瀑泉涌出,山脚下溪流蜿蜒曲折,士人八名分坐溪边,注目水上中酒觞。画中环境清新优美,人物闲雅古淡,当为文氏细笔代表作。文徵明...
而文徵明作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虽然时隔数百年,但他却在73岁时以《兰亭修禊图》将这段历史重新演绎。可见,他不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个历史的传承者。画中的醉意:色彩与情感的交融 《兰亭修禊图》是一幅设色明丽、风格独特的作品。文徵明用青绿为主色调,浓而不失典雅,艳而别具秀润,展现了他卓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