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厌苦观 二、厌粗观 三、厌障观 四、欣胜观 五、欣妙观 六、欣出观 概括地说,就是厌苦而欣胜,厌粗而欣妙,厌障而欣出。修六行观,就可证得初地味禅。它也发有漏智,但未能生无漏智。因为它是暗证而无慧观,所以叫做“隐没”;它在禅定中生暖昧,所以叫做“有垢”,因为它所观的境界不分明,所以...
六行观 摘自:佛学大词典 以有漏智次第断除修惑之际所修厌下欣上之观法。三界分为九地,比较上地与下地,下地为粗、苦、障,故观而厌之;上地为静、妙、离,故观而欣之。依此欣上厌下之力,可次第断除下地之惑,故又称欣厌观。 有部主张,行者入见道之前,可以六行观断除修惑之一分,而入于见道。据俱...
六行观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名数)以有漏智次第断下地之惑之法也。盖三界分为九地,比较下地与上地,下地者粗也,苦也,障也,观而厌之。上地者静也,妙也,离也,观而欣之。依此厌欣之力,次第断下地之惑也。故亦谓之厌欣观。但依如此上下对望之厌欣力,不能断第九有顶地之惑,以彼为更宜对比之上地...
六行观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法门,旨在通过观察和认识世俗生活的种种苦楚,进而生起厌离之心,进而导向更深层次的禅定体验。以下是对六行观的简述:第一,厌粗观。此观引导修行者反思五尘(色、声、香、味、触)带来的种种恶果,以及身体本身的臭秽,以生起对世俗生活的厌离之心。第二,厌苦观。
修诸禅定的正念和六行观的意思相同:修诸禅定的正念和六行观的意思相同,但是所用的名称不同。六行观是以有漏智,次第断除下地之惑所修的六种厌下求上的观法,观下界的痛苦、粗秽、障碍而生厌离,也就是观欲界不...
就是六行观,观察苦粗障、胜妙出,修这个六行。还有三法,三法就是不受不着、呵责、还有观察分析,这个三法。 修六行观,行三法,这个就是在证初禅的禅定当中,做这样的思惟观察,好好地来分析观察、思惟。 在这个思惟观察的过程当中,初禅的五支就会消失,因为你一直呵责,呵责那个初禅的状态,所以初禅的觉观就会...
要获得三禅,应当具足明了六行观的方法:修行人要观察二禅为过失,想要获得三禅时,应当具足明了六行观的方法,这里只是简要列出二禅的过罪相和六行观之义。二禅的禅定,就像前面所说的,虽然是从内心清净而发起...
11. 修六行观,中间禅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00:00点击进度条上某个位置可快速定位播放时段下载 { 若未自动播放,请点击上方三角按钮 }
在说一切有部的修证体系中,其断惑之途径有圣道与世俗道两种.在方法上,前者以观四谛十六行相为主.而后者则主要是观苦,粗,障,静,妙,离六种行相.以往对有部断惑论的研究,多是依四谛十六行相之圣道,讨论烦恼性质,种类,断惑的含义等,~②很少单独就世俗道断惑问题进行研究.周柔含《说一切有部的世俗道断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