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也是入伏第一天,是徐州地区比较有名的“伏羊节”的开始。天贶意为赐赠,天贶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江苏北部,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一...
米糕:岭南客家地区,六月六正值早稻成熟收割,人们会吃新米做的米糕,庆祝丰收。米糕不仅口感好,还寓意着新生活的开始和美好愿望的实现。2.肉类(如羊肉、腊肉等)羊肉:在北方一些地区,如徐州地区,六月六是“伏羊节”的开始,人们会吃羊肉汤、炖羊肉或羊肉水饺等,以热制热,去除体内的湿气和寒气。腊肉:在安徽...
更有的说,六月六是龙王晒鳞日。这源于古老的传说,到了六月六这天,天气往往晴朗,万里无云,长天一色,阳光灿烂,正是龙王爷晒鳞的好日子日,因为龙王在海底阴冷潮湿,需要晾晒。因此,六月六又名“晒虫节”、“晒霉日”。天气晴朗,寓意吉祥,龙行吉祥,健健康康。六月六龙晒衣,打湿了龙的衣,干死了笼里...
农历六月六被称为“晒书日”。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说:“京师于六月六日抖晾衣服书籍,谓可不生虫蠹。”北方在农历六月进入阴雨季节,书籍容易受潮霉变,文人士子们一遇到晴日便将书籍拿出晾晒,六月六多值晴天朗日,阳光充足却不甚毒烈,此日晒书,既能起到干燥去霉的作用,又可驱除藏匿于书卷中的蠹虫。
今年的天贶节是阳历7月23号,正好是二十四个节气里的大暑,邪气炎热。民间百姓讲:“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民间还称“六月六”为猫狗的生日,勒格一天要拿猫和狗赶到河浜里去汰浴,预防伊拉得暑疫。《松江府志》讲:“六月六日,涤器于河,食馎饦,云解夏疾。”用现在通俗的闲话讲,就是汰汰清、晒晒干...
为了永远铭记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农历六月六日都会接回女儿和女婿,举家团聚。后来,这个传统习俗传到民间,许多人纷纷效仿,也在六月六这一天接回闺女,以应个消愁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3:“百索绳”,是一种在端午节赠送给小孩子的五彩绳,象征着幸福和好运。在端午节,人们会给小孩子系上这种绳子,寓意着祝愿...
“六月六,回娘家”,在晋南地区流行着这样一个习俗,已经出嫁的姑娘要在六月六日回娘家歇夏,因此也叫回娘家节 第三、赏荷,观谷 阴历六月初六也是阳历的7月份,正赶上荷花的盛花期,天气也是非常的炎热,人们为了防暑热,便会来到有水有树荫的地方乘凉避暑赏荷花 除了文人的雅趣,也有农人的乐趣,老百姓在这一天...
1、六月六天贶节 农历六月初六是中国传统节日“天贶节”,该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日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2、六月六翻经节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六月六日这天原本就是民间“晒龙衣”的日子,而“龙”又是掌管间下雨的事宜,因此这天往往以晴天为主。如果这天出现了降雨,也就会打湿龙的衣服,那么接下来就会出现极端天气,要么大旱,要么大涝,对于庄稼生长来说都是不利的。看得出,如果这天是晴天,那么就会是个正常的年景,对于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