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间的一次大朝会,一位年事已高、曾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严嵩,如今正面临由盛及衰的转折。宫殿之上,所有人的心都悬在嘉靖帝的态度上,一切微妙的变化在一碗简单的八宝粥中悄然展开。最初消息传开时,严嵩被指控滥用职权,其拥护者不安,而敌视者开始蠢蠢欲动。谁也没想到,皇帝的一句话竟能成为历史的转折...
不过这些说法的主人公都离不开严嵩,而结合严嵩所在时期,六必居的诞生便被人们定位于1530年。这其中清朝《燕京杂记》也进行了记录:“六必居三字相传为严嵩书,端正秀劲……”清末的《竹枝词》同样将六必居的起始之年定位了当时的400年前:“黑菜包瓜名不衰,七珍八宝样多余。都人争说前门外,四百年来六必居。”著...
在《大明王朝 1566》里,六心居改名六必居可是严嵩快下线时的一场重头戏。给严嵩收了尾,给海瑞开了头。严嵩这老家伙,对六心居的酱菜那叫一个痴迷,和店老板都合作了好些年。在他要被撸掉官职之前,六心居老板眼巴巴地找严阁老求墨宝,好多次。严嵩呢,位高权重,书法又厉害,还特爱这酱菜,要是有他题的字,这...
严嵩为六必居题写店名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广。六必居博物馆的官方说法,则是严嵩为六必居题写了店名牌匾,并没有提到嘉靖皇帝为六必居改名的事情。《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由历史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不免加一下工,增加点传奇性和观赏性,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抛开嘉靖皇帝给六必居改名的情节,严嵩有没给六必居题写过...
六必居是哪“六必”?为什么叫“六必居”也有几种说法:第一种六个人开业说,这种观点认为六必居最早是由六个人,或六个女人开的,原先叫“六心居”,让严嵩题匾时,严嵩认为六个人、六条心岂能合作?因此在心上加了一撇,改名为“六必居”;第二种说法是,开门生活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六必居经营柴米油盐...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青泉,江西新余县人,明代中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在嘉靖年间曾任内阁首辅,虽然政治上颇受争议,但其书法造诣极高,这一点在“六必居”牌匾的书写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历史背景与传说 关于“六必居”牌匾的书写,存在多种传说:严嵩未做官前书写:据传...
在北京六必居博物馆里,记载着六必居的牌匾是严嵩所题。今天就讲讲发生在明朝,距今有五百年历史的京城六必居遭遇的一场公关事件。 01 嘉靖九年(公元1530),山西临汾赵氏六兄弟在京城创办了一个小作坊,专门经营“柴米油盐酱醋茶”,起名六心居,其中以酱菜最为出名。
店家的这个行为,很好理解,严嵩也说了,人之常情嘛。后来这事让嘉靖知道,嘉靖很不高兴,下旨让严嵩题,明确地表示自己不喜欢这种“人之常情”。并让严嵩在“心”字上加一撇,作一个“必”字。如此“六心居”便成了“六必居”。嘉靖的注解是“六合一统,天下一心”。嘉靖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很多人分析这段...
严嵩倒台当夜,依然等着六心居老板来送酱菜,他进宫要送给嘉靖。 当时的情况下,严嵩自己连明天会怎样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还要等六心居老板一个平民百姓呢? 因为他要演一场戏,引发徐阶,嘉靖的同情心。 严嵩懂得世态炎凉,知道胆小怕事的赵老板不敢来,还是徐阁老派人叫他过来。毕竟主角不来,他没法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