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法属于民事程序法的范畴,它是从公证程序方面保障各种民事实体法贯彻实施的法律,它与实体法互相配合,共同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具体介绍 (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法规定对公证机构、公证员和公证协会进行监督、指导。 第二章 公证机构 第六条 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 第七条 公证机构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可以在县、不设区的市、设区的市、直辖市或者市...
三、证明法律文书上的签名、印鉴,副本、节本、影印本、译本与原本内容相符。 四、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当事人可持此公证书和执行证书到法院申请民事强制执行。 五、办理保全证据公证。 六、办理提存、遗嘱保管、登记事务。如代办领事认证、房屋产权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了公证的程序规则,以下是对2024年公证程序规则的详细阐述: 一、公证的申请与受理 申请公证: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公证,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2015修正)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5年04月24日发布,自2006年03月01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规。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2005年08月28日发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五部法律的决定(含邮政法、铁路法、公证法、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2015年04月24日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是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对公证活动进行了全面的规范,确保了公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并赋予了公证特定的法律效力。以下将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详细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及其法律效力。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是为了规范公证活动,保障公证机构...
第二十七条 申请办理公证的当事人应当向公证机构如实说明申请公证的事项的有关情况,提供真实、合法、充分的证明材料;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的,公证机构可以要求补充。 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公证事项的法律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并将告知内容记录存档。
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办理公证。 第四十六条 公证费的收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制定。 第四十七条 本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自2005年8月28日制定并开始实施,旨在规范公证活动,保护公证机构和公证员依法行使职权,预防纠纷,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此法规定了多项基本原则和制度,包括公证的性质和目的、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设立、管理、权利与责任等。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