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公社化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素之一。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论,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和剥削关系是社会矛盾的根源,通过公社化可以消除私有制的剥削,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公社化能够让劳动者真正成为生产的主人,解决社会生产和分配的不平等问题。社会主义制度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公社化...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通过的决议,由原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过渡到人民公社,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可以说是大跃进的产物.是农村所有制形式的变革,属于政治范畴,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表现为大刮共产风、“一大二公”.此次生产关系的变革,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群众觉悟的思想水平,不切合实际,搞...
为了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党中央在1958年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秋冬之间,党中央开始发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毛泽东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也是较早通过初步调查研究觉察到运动中出现问题并努力加以纠正的领导人。从...
看来“人民公社”是一个好名字,包括工农兵学商,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人民公社”前面加上个地名,或者加上群众所喜欢的名字。公社的特点,一日大,二日公。公社的内容,有了食堂,有了托儿所,自留地的尾巴割掉了,生产军事化了,分配制度变化了,一个小并大,一个私并公,乡社合一了。人民公社还是社会主义性质...
农村人民公社化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提出后,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高速度主观的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因此于1958年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
一、穷富拉平: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实行集体所有制和平均分配的原则,导致农民个体劳动的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富裕地区的生产力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而贫穷地区的状况也未得到实质性改善。二、积累过多:运动中,过分强调积累,忽视消费,导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影响了...
人民公社化运动最初是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社并大社引起的。这本来是出于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但在“大跃进”的背景下,却演变成一场不顾客观条件、争相推动农业集体生产组织向所谓更高级的形式过渡的普遍的群众性运动。1958年8月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纠“左”过程中的曲折 “大跃进”运动从1957年底开始发动,1958年全面展开。它的推行,表明党力图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它能够发动起来,反映了曾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之后求强求富的强烈渴望。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究其原因,客观上是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全党普遍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主观上是中国人民急切盼望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一步跨入美好社会。 故答案为:“大跃进”的表现——在盲目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