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室 [ gōng sh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ōng shì ] 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家族。也用以指诸侯王国或政权 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国语·晋语》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左传·襄公十一年》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公室gōngshì [family of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家族。也用以指诸侯王国或政权 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国语·晋语》 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左传·襄公十一年》 详细解释 指君主之家;王室。《论语·季氏》:“ 孔子 曰:‘禄之去公室五...
所谓公室就是晋国国君的姬姓近亲,所谓卿室是指晋国的卿大夫世家,他们大多是国君的远亲宗室。按孔子的说法,晋国就属于典型的礼坏乐崩,晋穆侯的小儿子成师,经过三代人的努力,以庶支身份取代了嫡长系。晋献公即位后,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发生,他发动了对宗室子弟的屠杀,这就是晋国公室衰败的原因。公室势力退出晋国...
春秋时期,鲁国是贯彻周礼最为彻底的国家,一直由公族执政。国君的大家庭称公室,同族卿大夫的及其子弟本是公室的近亲,所以称公族。三桓是鲁国私家势力的代表,分别是季氏、叔氏和孟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鲁桓公死后,庄公继位。他的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立为大夫,这就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
对于公室而言,公族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弱小时公族是公室的护翼,强大时公族就是公室的“眼中钉,肉中刺”。正因如此,公族与公室在春秋中演绎出了一番别样的爱恨情仇。公元前675年,楚文王在讨伐黄国得胜回师途中突生大病,不幸去世。此后,楚文王与息妫的长子芈囏(jiān)被立为楚王。息妫在公元前683年才被楚...
晋国是因国力强大,经常压制住齐秦楚三个大国,在春秋时期大多数时间里独霸中原,因此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那么三家分晋后,作为春秋霸主的晋国公室结局怎么样?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
三家分晋是春秋后期公室与私家之间展开的激烈斗争的结果。在西周宗法封建制下,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领有自己的封邑,拥有基本上是独立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他们通过贵族宗族组织来统治自己的封邑。这样,在诸侯国内部就有了“公室”和“私家”之别。公室指诸侯国君,私家指...
血缘上来说,晋国卿族肯定不属于公室。可晋君任免卿士,就是要让卿士来为公室服务,因此卿士也应该是公室的一部分。可两三百年后,卿族极速膨胀,韩、赵、魏三家竟然反过来灭了公室,私分了晋国——那他们能算是公室成员吗?公室界限模糊不清的现象,在东周列国都有体现。公元前591年,公孙归父与鲁宣公两人...
晋国公室衰微诸卿做大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源于晋献公时的骊姬之乱,始于晋国的快速扩张,发酵于晋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