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迁往洛阳后,被封安乐县公,食邑万户。安乐县公这个爵位,非常高了。古代爵位,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刘禅的爵位,属于第一等,公爵。值得注意的是,东吴皇帝孙皓投降西晋后,并没有被封公爵,而是被封为归命侯,这是一个侯爵,属于第二等,低于刘禅的公爵。要知道,刘禅投降时,跟随刘禅的那些旧...
故而,在孙皓屈身以降之后,司马炎大手一挥,将其从风光无限的“大魏吴王”宝座上拉下,贬为侯爵,此举堪称是滴水不漏,毫无瑕疵。再者,孙皓的声名狼藉已是不争的事实。待到东吴覆灭,天下归一,司马炎已无需借助孙皓这一“典范”,来施展他笼络人心的妙计了。在两晋与十六国纷扰交织的年代,匈奴的领航者刘渊...
毕竟刘备、刘禅可没做过曹魏的藩王。所以孙皓投降后,司马炎将其由“大魏吴王”降封为侯,一点毛病都没有。另外,孙皓名声不佳。且东吴亡国后,海内皆降,司马炎也没有拿孙皓做表率,拉拢人心的必要了。两晋十六国时期,匈奴首领刘渊自称汉朝公主之后,尊刘邦为祖宗,奉刘禅为兄长,建立匈奴汉国。鲜卑拓跋氏攀附曹魏...
先更正题主一个错误,刘禅是降魏,孙皓投降的时候司马炎已经代魏称帝了,他是降晋而不是降魏。如果说为什么刘禅获封比孙皓高,大概两个原因,一是刘禅顺从孙皓倔强;二是作为接受汉室“禅让”的曹魏给予汉室宗亲身份的刘禅以优待;三是给刘禅的重封是做给...
西晋统一全国宣告了三国时代正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而在此之前曹魏和它的继任者西晋都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迫使三国中另外两国蜀汉和东吴一一归降,先是蜀汉后主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继而东吴末帝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要知道公与侯的等级差得还是挺多的,同样是归降而来的君主,为何在册封名号上有...
曹丕称帝后封给汉献帝的山阳公就属于公爵,在晋代魏后司马炎封魏帝曹奂为陈留王,属于王爵;蜀后主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比曹奂低一等;吴国被灭后吴末帝孙皓被封为归命侯,又比刘禅低了一等。既然都是三国时期各个国家最后的君主,为何三位末帝的爵位都不同呢?这也是因为在魏蜀吴没有灭亡前他们的地位就不...
刘禅和孙皓都不能和曹家平起平坐,但是刘禅却成了安乐公,孙皓只是一个归命侯,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蜀汉自称是继承了东汉的正统,汉献帝禅让之后是山阳公,刘禅自然也应该是“公”了。而且,刘禅这个人不知道是善于韬晦还是真的胸无大志,总之司马昭很喜欢他。孙皓就不一样了,孙吴既没有继承曹魏的...
其中魏帝曹奂被封为陈留王、汉帝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吴帝孙皓则只是一个归命侯。同样是亡国之君,江山同样归了晋,为何三人的封号区别这么大呢? 众所周知,三家灭亡的先后顺序是:魏灭蜀、晋代魏、晋灭吴。要知道为什么魏蜀吴三家的待遇不同,就得从司马家入手。公元263年,魏丞相司马昭兵分三路攻蜀。邓艾险途...
曹魏后主曹奂被逼禅位于司马炎,司马炎自然不能亏待,封曹奂为陈留王。其他两国君主待遇虽然都不及曹奂,但两人之间仍然差距不小。如蜀国后主刘禅被封为安乐公,而名震一时的吴主孙皓却只封为了归命侯,差距确实有点明显。同样是亡国之君,孙皓的待遇不及曹奂有情可原,为什么还远不如“安乐公”刘禅呢?其实这是...
另外就是蜀汉投降时,司马家尚未篡位,当时仍然是曹魏的天下。所以刘禅投降的其实是曹魏,并非是晋朝。曹魏的天下来自于汉献帝的禅让,一直秉持优待汉室宗室的传统,刘禅也因此沾了光,获得较高的政治待遇。最后就是刘禅和孙皓投降的价值不同,蜀汉的国力虽然弱于东吴,但蜀汉的抵抗却更加激烈。司马昭派兵伐蜀,先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