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舆论》是新闻和传播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2002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 [美] 沃尔特·李普曼,译者: 阎克文 / 江红 内容简介 《公众舆论》是新闻和传播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面世至今已译成几十种文字,而中文版译本则是首次出版。这部著作成书较早,它首次对下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什么...
李普曼认为,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基于现实利益,而且更大程度上为公众自身的信念所左右.在他看来,公众的舆论是建立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牢固的信念之上,这种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新闻报道和新闻舆论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报刊等大众媒介通过经年累月的报道和宣传,塑造出一种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种知觉模...
那天出了个题,问:李普曼公众舆论和诺依曼舆论异同回答一下:李普曼和诺依曼对于舆论的认识都独到而深刻,因此,对两者的舆论观进行对比和阐释,可以帮助我们多角度地深入理解舆论,进而理解大众媒介地整体环境。一、不同之处(一)研究视角不同:政治哲学与心理学李普曼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分析,指出舆论在形成过程中由于议程设置、...
本篇是我根据美国作家沃尔特·李普曼所撰写的《公众舆论》所手写的一些读书笔记以及个人心得,采用了康奈尔笔记的一个形式。 这个是我阅读的一个版本。 第一部分——外部世界与我们头脑中的景象 第二部分——对外部世界的研究 第三部分——成见 第四部分——兴趣 第五部分——公意的形成 第六部分——民主的形象 第...
全文7361字,预计阅读时长23分钟12月8日,我院研究生2023年下半年第四期(总第八期)读书会在人文楼A419举行,本次读书会分享的是沃尔特·李普曼的著作《公众舆论》。报告人为吴雁鸣、张艺馨、王晨,指导老师为叶晖老师。01作者简介01沃尔特·李普曼( Walter Lippmann,1889年9月...
——李普曼《公众舆论》阅读札记 黄旦|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 本文发表于《新闻记者》杂志2005年11期 “舆论”这个东西有点“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味道,触摸不着又无处不在。恰如王安忆《长恨歌》中所描写的,像无声的电波,在上空交叉穿行;像无形的浮云,笼罩着全城,而且会酿就一场是非的雨,是那种纠缠的、绵密...
李普曼多年的大众报刊从业经验为他写作《公众舆论》打下了良好基础。其睿智的思考与深刻的洞见源于他结合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源远流长的名著《理想国》中的观点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报道经历进行的深度理论思考。一战中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通过报纸、杂志、电影、演讲、漫画、广告、宣传小画册等大众媒介展开的“宣传战”...
《公众舆论》围绕着“人类认识外界”这一行为进行讨论,首先要提出的是李普曼本人对这一行为本身并不抱有积极的态度,但在无奈之下他还是承认了目前环境下这一行为也的确难以自我发展。 对于“不积极”这一态度,李普曼更多的是从人的天性(是不是劣根的就不判断了)出发阐述,包括刻板印象的形成与运用、兴趣与私利。而...
一、李普曼《公众舆论》的逻辑线索 逻辑起点:外部世界与头脑中的景象 我们直接面对的现实环境实在太庞大、太复杂、太短暂人们信赖自己头脑中的那幅景象仆人眼中无英雄:两个自我一个人对于并未亲身经历的事件所能产生的唯一情感,就是被他内心对那个事件的想象所激发起来的情感。一个共同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