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寺汽水(BaWangSi)是饮料品牌,文革后成为 东北人最爱喝的饮料。品牌历史 八王寺饮料有限公司前身为1920年民国初期由东北官银号总稽张惠霖、奉天工商会长金恩祺等民族资本家创办的“奉天八王寺啤酒汽水酱油股份有限公司”,并且注册有“金铎”、“八王寺”商标。民国政府实行免税三年的扶植政策,“八王寺”产品远销...
大法寺又名“八王寺”钦差亦失哈为女真族宦官,知晓女真与蒙古亲近,宗教信仰是重要因素,提出普及文教战略,即以佛教拉拢女真各部效忠明朝政权,明朝出资公元1413年在奴儿干城建造供奉观音菩萨的“永宁寺”,扶持并鼓励僧众募资公元1415年在沈阳城北近郊始建“大法寺”,明朝辽东在此时期因军事与宗教作用下而变得平稳。
历史长河中,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激起涟漪,延续数百年。阿济格重建大法寺的举动,或许只是一时善念,却在沈阳这座古城留下了永恒的印记。这座被称为"八王寺"的古寺,不仅见证了清朝的兴衰,更诉说着一个关于善缘的故事。在纷纷扰扰的历史变迁中,这份善意与感恩,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但身为汉人的住持对满人身份的阿济格心存畏惧,不敢问津他的封位,误认为他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所以稀里糊涂就称他为八王。 寺庙修缮一新后,阿济格也就把这里当作家庙,而时人也都习惯称之为“八王寺”。随着时间的流逝,再加上大家口口相传,大法寺的名气反而不为人知了 (乾隆剧照) 八王寺最风光的时候,要数...
沈阳大法寺,也被称为八王寺,始建于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并在1638年(清崇德三年)进行了重修。这座寺庙的重建得益于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慷慨施舍。为了表达对阿济格的感激之情,大法寺的住持僧在寺庙的左侧修建了八王祠,从此,这里成为了阿济格的家庙,人们俗称它为八王寺。八王...
当时,位于北市场“杂巴地”的德泰轩茶馆,每天都要用一辆马车,装上8个大木桶运送八王寺清泉井水,以致茶客盈门、生意兴隆。当时,各家茶馆亮出“八王寺清泉井水”招牌,一时间成为盛京城内时尚。 1920年,北京双合盛啤酒厂老板朱寿臣,专程从北京来到沈阳,租用了...
总的来说,八王寺名称的来历确实是源自阿济格,但阿济格并不是八王爷。其中原因可能是由于当时清廷爵位制度不健全,像是莽古尔泰等人虽然没有被封为亲王郡王,但也得到了贝勒的爵位,而汉人搞不清贝勒到底是个啥爵位,估计是把一些贝勒也算上了,因此管阿济格叫八王爷。(由于谋反,阿济格也没有留下什么画像)八王寺...
沈阳城北的“八王寺”,原名“大法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这座古刹在清代曾三次重修,分别在崇德三年(1638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和同治十一年(1872年)。在清代崇德初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从凤凰城回到盛京时,发现“大法寺”破败不堪,便施舍银两重修了这座寺庙。此后,“大...
八王寺,原名大法寺,始建于明朝。在清朝时期,它曾是皇家寺庙,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和时间的沉淀。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