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山阳公载记》记载,公元188年五月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分别是: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虽然有的记载官职不同,但人员是确定的。西园八校尉的设立,是在黄巾起义之后,汉灵帝有感于天下变乱四起而“留心戎事...
然而,八校尉每个校尉 所辖官兵定额只有七百人 ,只有一般校尉所辖兵力的三分之一。而这支军队组建的意义却非比寻常: 内掌北军垒门之类,外掌西域。 等于说,这是一支汉武帝 为解决西域问题而组建的精锐“特遣军”。 这八校尉分别为: 中垒校尉 ,相当于宪兵,负责八校尉内务工作,同时负责一部分治...
按照汉灵帝的安排,这支西园军,直接归汉灵帝本人调遣,不算在东汉原有的军队系统内,不受其他任何人控制。而在军队内部,汉灵帝又设置了八名校尉,实际控制这支军队。这八个校尉,后世便称之为‘西园八校尉’。当然,作为皇帝,汉灵帝本人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不可能长时间待在军队里面。所以,汉灵帝就让自己...
【名词解释】八校尉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八校尉,汉京师军队有南军、北军。南军为守卫宫城门内之兵,由卫尉主管。北军为守卫京城门内之兵,由中尉(执金吾原名)主管。武帝增置八校尉,即中垒校尉、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射声校尉、虎贲校尉。八校尉秩均二千石,下有丞、...
八校尉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前111)建立禁卫军,共分八支,每支有士卒约七百人,有八个校尉率领,因此称“八校尉”,隶属北军。八校尉为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的士卒都由招募而来,是职业兵,这是中国古代有募兵制的开始。这支军队后来发展成为西汉...
当然,作为一位皇帝,汉灵帝本人有太多要处理的事务,无法长时间待在军队中。因此,汉灵帝选择让他最信任的宦官蹇朔担任‘上军校尉’,即八校尉中的首领。作为上军校尉,他不仅可以独立指挥一支军队,还有权领导整个汉灵帝的军队,掌管其他七位校尉。于是,在东汉后期,一个名声显赫的“西园军”便开始了它的诞生...
作为皇帝,汉灵帝自身事务繁多,无法长时间驻留在军队中。因此,他任命自己最为信任的宦官蹇朔担任八校尉之首的“上军校尉”。作为八校尉中的领袖,上军校尉不仅能够独自统领一支军队,还可以率领部队代表汉灵帝,统辖其余七位校尉。就这样,赫赫有名的东汉后期“西园军”便应运而生。在东汉后期的历史中,西园军是...
“西园八校尉”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所设。刘宏是东汉倒数第三位皇帝,汉少帝刘辩和汉献帝刘协之父,也是东汉最后一位拥有一定实权的皇帝。公元 184 年,黄巾起义一声炮响,总算也让这位只知贪图享乐的废物皇帝的脑子稍微清醒了一点。为了加强皇权,分散外戚,大将军何进的权力,汉灵帝在洛阳西园招募壮丁,设立了“...
八校尉中的曹操、淳于琼都是袁绍士族集团的主要干将,灵帝任用他们为将,目的也是用来削弱何进势力,尤其曹操既是当时的名士,又兼其父曹嵩是宦官养子,所以也有宦官背景,更是宦官集团拉拢的重点。有望气的人通过观察云气的变化,向灵帝报告说京师洛阳将发生两宫流血事件,灵帝听了心惊。有人向大将军何进献上厌胜法。
中平五年,汉灵帝为了分大将军何进兵权,设立西园八校尉,其中更是让宦官蹇硕担任八校尉之首。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压制外戚何进,并希望未来能让幼子刘协登基为帝。而除了上军校尉为蹇硕外,八校尉的其余人也不是一般人,他们分别是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