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二、故事背景 本文大约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三、文体知识 “记”是...
渔人意外地遇到了桃花林,只见两岸数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他杂树,芳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继续前行,发现眼前是一片宽广平坦的土地,房屋排列得井然有序,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郁郁葱葱的桑树、竹林等。渔人在桃花源里看到黄发垂髫的人们,他们个个都显得怡然自乐,心情十分愉悦。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索...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
《桃花源记》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以捕鱼为业。(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途的远近。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在岸的两旁有数百步远,中间没有其它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向前行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地就到头了,(渔人)就看见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课文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有关成语 《桃花源记》原文和译文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桃花源记》原文朗读 00:0003:49打开APP 收听完整版 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有关成语 《桃花源记》原文和译文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 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 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
桃花源记 by:心在焉呀 1646 桃花源记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190 桃花源记 by:陈钰绮 5.5万 桃花源记 by:洋洋万言不尽 16.7万 原文朗诵|桃花源记 by:鸢音诗阙 68 桃花源记!! by:舒仪wsy 1.7万 《桃花源记》 by:kongguyoulan2019 200.3万 诵读《桃花源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