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减丸--《医方类聚》卷六十六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椒红8两,甘菊花7两,大附子5两,旋覆花5两,苍术(米泔浸,去黑皮)4两,决明子3两,芎?2两,紫巴戟(去心)1两。 【制法】上为末,枣肉和,再杵300-500百,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暖元脏,明目,去风毒。主治眼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
八减丸 《医方类聚》:八减丸 【处方】椒红8两,甘菊花7两,大附子5两,旋覆花5两,苍术(米泔浸,去黑皮)4两,决明子3两,芎䓖2两,紫巴戟(去心)1两。 【制法】上为末,枣肉和,再杵300-500百,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暖元脏,明目,去风毒。主眼病。 方剂类型: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
加减八味丸2 【处方】 怀生地黄250克(好酒拌,砂锅内蒸半日,捣膏)山药30克 石枣120克(净肉,酒蒸,捣膏)桂心(去皮)泽泻(切片,蒸,焙干)白茯苓(去皮)牡丹皮各15克 辽五味子75克 【制法】 上药为末,...
第一种是桂附理中丸,适合体内寒湿重的肥胖,能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第二种是参苓白术丸,适合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的肥胖人群,能补脾胃、益肺气。第三种是枳实导滞丸,适合胃肠湿热、食欲旺盛的大胖子,能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第四种是二陈丸,适用于痰湿中阻、咳嗽痰多的人,能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第五种...
名称: 加减八味丸别名:加减八味丸 组成: 干熟地黄(焙,锉)2两,真山药(锉细,微炒)1两,山茱萸(去核取肉,焙干)1两,肉桂(削去粗皮,锉,不见火)1两(别研,取半两净末,和入众药,余粗滓仍勿用),泽泻(水洗,锉作块,无灰酒湿,瓦器盛盖,甑上蒸5次,锉,焙)8钱,牡丹皮(去心枝杖,锉,炒)8钱,白茯...
《集验背疽方》:加减八味丸 【处方】 熟干地黄(拣好者买,制度过,焙,锉)60克 真山药(锉细,微炒)山茱萸(去核取肉,焙干)各30克 肉桂(削去粗皮,锉,不见火,用30克别研,取净细末)15克 泽泻(水洗,锉作块,用无灰酒湿润,瓦器上蒸五次,锉,焙)牡丹皮(去心、枝梗,锉,炒)白茯苓(去黑皮,锉,焙)各24...
加减八味丸5 【处方】 熟地5两,附子3两(炮),肉桂3两(去皮),萸肉3两,泽泻1两半,当归3两,吴茱1两半(醋泡,炒),阳起石3两(煅),干姜1两半(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阴内...
加减八味丸,中医方剂名。出自《集验背疽方》。具有补肾水,降心火,止燥渴之功效。主治肾水不足,心火上炎,津液亏损,心烦燥渴,易生痈疽,寝汗发热,形体消瘦,口舌生疮,牙龈溃烂,咽喉作痛,或肾消小便频数,或肾虚火不归元,烘热咳嗽。组成 干熟地黄(焙,锉)二两,真山药(锉细,微炒)、山茱萸(去核...
知柏地黄汤出自《景岳全书》,原名滋阴八味丸,在清代董西园所著《医级》卷十二中更名为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该方有六味地黄丸之“三补”,即熟地滋补肝肾之阴,山茱萸补益肝肾,山药健脾滋肾,共成三补而以补肾为主。此方“补中有泻”,泽泻配熟地泻肾浊而不伤肾阴;丹皮配山茱萸泻肝火而柔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