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三年的三起“惊天大案”,是引发严打的导火索。但是除了这些案子,事实上当时社会上还出现过很多类似的,无法无天的罪案。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不明就里,经常听到外面的人说“八三严打,轻罪重判”。其实当时社会混乱的程度,已经到了不得不“治乱世,用重典”的地步了。那时国家刚刚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
一九八三年枪毙朱德孙子案件始末 一九八三年的那场严打,迥然回荡在历史天空的一阵阵枪响过后,那从枪管里散发出来的硫磺味儿依然令我鼻翼翕动,那清脆凄厉声还依然冲撞着我的耳膜。那熟悉的场景,熟知的人物每每酒逢知己便老生常谈后心情沉重,不时灌一口烈酒为他们所犯“罪行”不齿,为他们的青春断送扼腕。后排左...
1983年,这是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届春晚,也是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了电视观众欢度春节的一个重要形式,成为了老百姓每年除夕夜的视听盛宴。这届春晚给人印象最深的节目就是歌曲《乡恋》,而李谷一则成为了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
然而,中国良好的治安环境,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朝一夕整治起来的。就像1983年的严打一样,我们逮捕了近170万人,为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一. 83重拳出击 1983年6月17日下午,震惊中外暴力事件发生内蒙古山红旗农场。杀戮的规模让领导人感到愤怒,普通民众对社会治安感到恐惧。试想一下,如果这样...
“严打”一说源自我国于1983年9月颁布的《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整个80年代,社会历经变化,社会治安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不匹配。据相关数据统计,仅是1981年的刑事案件就达到了89万件,而在1979年,全国公安机关的立案数量不过50多万件。在此次严打活动中,抢劫案、盗窃案、强奸案是重点惩治...
人们对1983年“严打”的错误认知 1983年严打是指中央1983年做出的依法从重从快,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决定,全国随即进入“从重从严从快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一、严打的起因 坊间关于严打起因,流行好多版本。1、邓公车队被唐山菜刀帮围攻。说的是邓公去北戴河度假,车队走到唐山,被唐山菜刀队(黑社会组织)围攻,...
1983年的严打,主张不放过一个犯罪分子,所以,在落网的名单之中,不乏一些高官子弟的身影。其中,最为重量级的是一个名叫朱国华的年轻人。1983年9月,朱国华因犯有强奸等罪行,被人民法院执行了死刑。而朱国华有另一个身份,他是开国元帅朱德的亲孙子。朱国华 朱国华的父亲去世很早,因此,他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成年...
《1983年“八三严打”:犯罪浪潮下的三座城市》一文深刻地勾勒了当年中国社会治安风暴的景象,通过对沈阳“二王案”和呼伦贝尔盟特大奸杀案的详细描写,呈现了一幅当时社会动荡、犯罪横行的画面。首先,文章以引人入胜的方式概述了整个“八三严打”运动的背景,将读者引入这场关乎整个社会安宁的战役。这种开篇的手法使得...
法律分析:“严打”,即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最早提出这个词的人是邓小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治安不好,成为当时面临的突出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十年内乱”的后遗症之一,就是滋生了一大批打砸抢分子、强奸犯、抢劫犯、杀人犯、盗窃犯和流氓团伙犯罪分子。这些犯罪分子活动猖獗...
直接原因:有人说,是缘于河北省唐山市的“菜刀队”;也有人说,是由一名外国女记者在北戴河的沙滩上被强奸引发的;还有人说,1983年的这场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斗争的直接导火索,是这一年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喜桂图旗(今牙克石市)的“六一六”案件。1983年6月16日,在呼伦贝尔盟喜桂图旗,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