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是佛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唐代的经典《楞严经》。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关比丘(出家人)的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中,需要注意的细行非常多,细分起来有三千种威仪、八万种细行。 三千威仪: 指出家人的四威仪——行、住、坐、卧,每一威仪都有两百五十条戒律,四个威仪合计就是一千条。
(术语)三千之威仪,为小乘比丘之事。大乘之菩萨,有八万之威仪。按八万为八万四千之略,是亦示数之多量。然作法数者说云。三千威仪,配身口七支而成二万一千,约之于贪嗔痴之三毒与三毒等分而成八万四千。见大藏法数六十八。法界次第下之上曰:‘三千威仪,八万律行。’撰择集曰:‘不犯威仪有二:一大乘谓有...
一个修道者的风姿,在行立坐卧、言谈举止中皆可表露无遗。佛门中其实不只四种威仪,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威仪不仅能调摄修道者的身心,尤其可以行无言的教化。 例如昔日舍利弗为马胜比丘进止有方,端正的威仪摄受而归投佛陀座下,威仪的重要,由此可知。所以学佛修行必须重视威仪的训练。
百度试题 题目[名词解释] 八万威仪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大乘菩萨有八万之威仪。八万是八万四千之略,是形容数量很多。反馈 收藏
佛陀传递的智慧,乞食时“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佛陀出去乞食的时候,都身着三衣,非常庄严,大步流星地去乞讨。虽然是乞讨,但注重仪表,能让人一见就生起恭敬心。所以,佛陀给修道人的乞讨定了很多规矩,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佛陀持着钵,去舍卫大城乞食,一般都会按照顺序乞讨,不允许挑选。他的弟子中,...
摘录【白话佛法】选篇节佛法界讲八万威仪,其实就是让我们懂得出家人的戒 律,使佛法变得更加庄严。威仪也是来自于本性本德。万 行之本,就是你不管做什么事情,你善良的本性功德身, 会使众生都能够感受到你的...
例如,《净心诫观法》区分了大乘和小乘的戒律,菩萨戒有八万威仪,而声闻戒则只有三千威仪。《八宗纲要》中提到,僧尼的戒律有三个层次,僧戒中,详细的规定可能是无尽的,中等程度的戒律包括三千威仪和八万细行,简化版本则为二百五十戒。尼姑的戒律也有三个层次,详尽版本的戒律数目更多,中等的为八万...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三千威仪是指出家人的四威仪「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的每一威仪有两百五十条,行有两百五十条,坐有两百五十条,卧有两百五十条,立有两百五十条。这四个两百五十合起来就是一千,这一千又分为过去一千、现在一千、未来一千,因此称为三千威仪。再加上以身口七支(杀、盗、淫、妄语、恶口、绮语、...
【威仪】 僧团讲究「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用意在培养一个人出众的威仪。昔日马胜比丘以威仪度化舍利弗,成为千古的佳话。因此,树立良好的形象,不但是做人的基本条件,更可以成为度众的方便法门。身语意的行止,表现在外,就是生活的礼仪。一个人如果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衣冠不整、谈吐庸俗,这就是缺乏生活的礼仪。
佛门中的威仪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之多,这些都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入厕是每日必做之事,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入厕时要换鞋,不能穿同一双鞋出入殿堂,这样龙天护法会起嗔恨心,消我们的福报,同时也是对佛的不敬。进厕所后,须三弹指,提醒坑中啖秽鬼,及时回避,这样就不会触怒它们,彼此都不骚扰。《譬喻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