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学的原理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波动,如X射线、微波、声波、电子波等,只要这些波动在形成干涉花样时具有足够的相干性即可。光学全息术可望在立体电影、电视、展览、显微术、干涉度量学、投影光刻、军事侦察监视、水下探测、金属内部探测、保存珍贵的历史文物、艺术品、信息存储、遥感,研究和记录物理状态变化极快的瞬时...
其实,数字全息术可能近期是发展最快的全息术类型,每年有100多篇新成果发表。这可能是由于数字全息不需要昂贵的激光器、光学设备,所需要的只是一台相对便宜的计算机。该技术使得全息计算的速度和成本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低。在科学和医学领域,数字全息术正在彻底改变显微镜。图3:数字全息术的记录与重建过程 全息术...
简易版:参考Adolph Lohman的描述,我们可以将光学全息术当做一个可以记录光波的“窗口”,物体的光波信息被冻结在窗口上,当我们对这个“窗口”进行适当的照明,它上面记录的光波信息就会被解冻,“窗口”仿佛被打开,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观察到后面空间中物体的3D影像,如果这个光学全息术工艺足够精良,人眼是难以区分出原...
全息术,就是同时记录光波的振幅信息和相位信息并使光波重现的技术。 1948 年,伽博提出“波前重建”的方法,借以改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这实 际上就是运用了全息的概念。 当时,激光器还没有出现,所以,全息术在光学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在 1960 年发明了激光器之后,全息术才得到大发展,在信息储存和信息处理上显示了...
生物全息术,用全息的理论阐释生物体对周围环境三维空间信息的获取、加工和贮存的过程和研究全息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的全息术分支。解释 生物具有全息式加工、储存和获取环境的三维空间信息的功能。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激光全息技术问世后,匈牙利人P.格赖古什首先提出生物全息术。他认为生物接受外界信息具有全息的...
双波长全息干涉术(Two -wavelength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简称TWHI),是利用激光器发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波长对物体拍摄全息干涉图,从而对物体进行全息干涉计量。其基本方法有单次曝光法和双曝光法两种。因为测量波长可选范围较宽,双波长全息干涉术有很多应用领域,例如:散射物体的轮廓测试、表面粗糙度的...
表1 三种光学全息技术的对比 光学全息术因其独特的三维成像能力和高分辨率,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7],主要包括下述领域。 (1)医学成像。 通过全息成像技术,医生可以获得患者内部结构的三维图像,帮助他们在手术前详细了解手术区域的解剖结构,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成...
全息术是由匈牙利物理学家Dennis Gabor在1947年发明的,他因此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全息术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通过记录物体的光波信息,再现出物体的全息图像。 全息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相干光的特性。 全息术需要使用相干光,相干光是指频率相同、波长一致、且具有固定相位关系的...
表1 三种光学全息技术的对比 光学全息术因其独特的三维成像能力和高分辨率,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4],主要包括下述领域。 (1)医学成像。 通过全息成像技术,医生可以获得患者内部结构的三维图像,帮助他们在手术前详细了解手术区域的解剖结构,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