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的《入春帖》是其草书墨迹佳作,为尺牍,据资料记载,此帖写于宋仁宗皇祐三年,即公元1051年,作品可体现蔡襄在草书领域的造诣。《入春帖》写于蔡襄四十岁时,此时值蔡襄书法创作的黄金时期,《入春帖》可以说能充分的能体现出蔡襄的书学功底。蔡襄在书法方面,广泛吸纳前人名帖,书学上溯唐代,由唐溯源到晋,...
小知识 北宋书法家蔡襄的草书《入春帖》作为其晚年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宋代“尚意”书风与文人书风之间的平衡状态。《入春帖》将文人雅趣注入率性书写,为宋代书法开辟了不同于唐代的审美范式。蔡襄身处北宋书法变革的关键时期,其书学实践恰处于唐法宋意转捩的枢纽位置。作为“宋四家”中法度意识最为严谨的书家,蔡襄...
这时的蔡襄颇具创造力,利用章草和飞白写出自己颇具得意的“飞草书”。这一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有许多精妙作品,《入春帖》就是其中之一。 此帖用笔轻松圆转,结构自由,并不是很讲究法度。蔡襄对自己这类风格颇为得意,称其为“飞草书”,亦称“散草”“飞白书”。从其作品中就可看出他每落笔为飞草,笔随手运转...
《入春帖》乃北宋名臣、大学士蔡襄(1012-1067年)所书。此帖为草书纸本,纵30厘米,横41.1厘米,作于1051年,时年蔡襄四十岁,真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入春帖》是蔡襄写给“公绰”的一封手札。“公绰”当为葛公绰,乃蔡襄的妻弟,二人关系颇为密切。此札所述内容,一则入春以来,气...
蔡襄《入春帖》,是蔡襄40岁所作草书,内容是写给友人“公绰”的一封手札。此阶段蔡襄集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此时取法由唐入晋,欲在精神上追求魏晋的淡泊自然。该帖笔法圆润流畅,妍丽温雅,如春风拂面…释文:襄启,入春以来,属少人便,不得驰书上问,唯深瞻想,日来气候阴晴不齐,计安适否,贵属亦平...
《入春帖》为北宋大学士蔡襄所书,草书纸本,纵30厘米,横1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作于1051年,时年蔡襄四十岁,是他写给“公绰”的一封手札。公绰实为葛公绰,与蔡襄关系亲密。在帖中,蔡襄首先表达了入春以来气候的不稳定,并关心对方的身体状况;其次,他告知自己虽曾请求奉祠养亲,但最终蒙恩复...
有《蔡端明文集》。《宋史》有传。入春帖草书十一行,书札。内容主要是告知对方自己“今又蒙恩,复供旧职”,并希望以端砚顶出前赠对方的铜雀台瓦砚,另赠“十三兄”。上款“公绰仁弟”,据考应当姓葛,是蔡襄妻族中的近亲。庆历三年,蔡襄“以秘书丞集贤校理知谏院兼修起居注”;皇祐三年,他罢福建路转运使...
蔡襄草书《入春帖》,创作于1051年,纸本纵30厘米,横4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蔡襄时年40岁,正值壮年。此帖作为写给其妻弟“公绰”的一封手札,通篇写得优雅精致、过渡连贯、随意自然,无做作的习气,浑厚端庄、淳淡婉美,笔势在不经意间自然流淌,稳稳当当。帖中所述内容,一则是入春后因少人便,不能...
《入春帖》为“宋四家”之一, 蔡襄所书草书手札 纵30厘米,横41.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时年蔡襄40岁 此时蔡襄集百家之长 取法由唐入晋 欲在精神上追求魏晋的淡泊自然 这一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 有许多精妙作品 《入春帖》就是其中之一 蔡襄《入春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