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则不然,看到这幅“写经体”作品,你的认识会立马发生改变,这幅“写经体”也是难得一见的,才是真正的“写经体”最高峰,名字是《兜沙经》,这幅作品,总共2500多字,也是唐人“写经”中最稀缺之精品,同时,这幅经书,也是题跋最多、最精彩、最长的写经,你看到后,也一定会惊艳到你的,...
唐| 佚名《兜沙经》 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以来,数以万卷古代经书、文书公诸于世。敦煌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彩塑,还保存了大量的书法墨迹。敦煌经书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发展史,…
唐《兜沙经》纸本,楷书, 12开,每页24×10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卷册装共十二开,标题:“兜沙经 灵山寺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署“天佑四年七月 日 住持藏经僧师觉签检添善(以下残)”残款。天佑四年(907年)乃唐祚之末五代之始,其书法与唐代楷书主流一脉相承,谨严有法,骨体挺拔,具北碑风规。
唐《兜沙经》 纸本,楷书,12开,每页24×10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卷册装共十二开,标题:“兜沙经 灵山寺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署“天佑四年七月 日 住持藏经僧师觉签检添善(以下残)”残款。 天佑四年(907年)乃唐祚之末五代之始,其书法与唐代楷书主流一脉相承,谨严有法,骨体挺拔,具北碑风规...
《兜沙经》,极为罕见的唐代无名氏手书楷书册页。 《兜沙经》,一本相对不够知名的经册。在浩瀚的佛教典籍中,非教中人绝少了解此中内容,也很少有人会关心里面讲的什么。 但是,这里有一册《兜沙经》,不但被佛教人了解,学书法的也应该知道。这就是极为罕见的唐代无名...
唐《兜沙经》,纸本,12开,每页24×1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兜沙经》,册装12开,无款识,署“天祐四年(907年)七月日……”乃唐祚之末五代之始,其书法与唐代楷书主流一脉相承,谨严有法,骨体挺拔,具北碑风规,为唐写经中的珍稀之物。首页下端钤“赵氏子昂”、“松雪斋印”...
兜沙经,又名《佛说兜沙经》,大乘佛教经典,后汉支娄迦谶译,内容为大本《华严经》中如来名号品与光明觉品的部分,是佛经早期译本之一。 故宫博物院藏唐人写《兜沙经》,册页装共十二开,首页题:《兜沙经》 灵山寺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末尾署:“天佑四年七月 日 住持藏经僧师觉签检添善”残款(后不可见)。
郑智化小楷抄《兜沙经》 郑智化小楷抄《兜沙经》郑智化小楷抄《兜沙经》郑智化小楷抄《兜沙经》郑智化小楷抄《兜沙经》郑智化小楷抄《兜沙经》郑智化小楷抄《兜沙经》郑智化小楷抄《兜沙经》郑智化小楷抄《兜沙经》郑智化小楷抄《兜沙经》郑智化小楷抄《兜沙经》郑智化小楷抄《兜沙经》郑智化小楷抄《兜沙经》郑智化小楷抄《兜沙经》...
《兜沙经》是佛教经典《华严经》的一部分,由后汉支娄迦谶翻译。这部经典主要讲述了佛教中的“如来名号品”和“光明觉品”。在书法艺术上,《兜沙经》继承了唐代楷书的传统,字迹严谨,骨体挺拔,充满了北碑的风范。在书法方面,《兜沙经》的结体非常严谨,运笔强健有力,字势遒劲。它的风格古朴而丰茂,功力深厚,既遒劲又...
巴慰祖 字隽堂、晋唐。号予籍,子安、莲舫等。安徽歙县渔梁人。 以下为巴慰祖《跋唐人兜沙经》局部放大图: 岩壑错落丹碧鲜,结为云气融为泉。平生游迹遍吴楚,好山过眼心悬悬。偶然笔写气象千,万木鱼贯林蝉联。何人结屋蜗角大,看山终日似坐禅。当门老松却俗乘,压屋白石凌飞仙。敝庐远在黄山边,林谷如海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