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底,一个世界级成果: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诞生。相关论文随后于2018年1月2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在线发表。这一消息当时就引爆了整个学术圈和科研界。此前,全球科学家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但一直未能攻克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的难题。直到两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华华”诞生在...
被克隆的猕猴的完整学名是食蟹猕猴(Macaca fascicularis), 2017 年 12 月出生于中国上海,是一对姐妹,取名“中中”和“华华”。 1月 24 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带着研究成果于北京召开记者会,他向现场媒体介绍“中中”与“华华”,并表示: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诞生,突破了生命科学研究和人类疾病研究中急需的...
经过5年不懈努力,孙强团队成功突破了克隆猴这个世界生物学前沿的难题。通过DNA指纹鉴定,“中中”和“华华”的核基因组信息与供体体细胞完全一致,证明姐妹俩都是正宗的克隆猴。 一起来看看克隆猴诞生的全过程! 科研人员和兽医从一只母猴身体上提取卵细胞。 ...
在克隆羊“多莉”诞生后的二十年时间里,各国科学家利用成年动物的体细胞先后克隆了牛、鼠、猫、狗等动物,也一直不断在尝试克隆与人类基因组最为相似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2000年1月14日,一只克隆猴在美国诞生。这是全世界第一次成功地克隆灵长类动物。然而我们却...
2018年初,全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诞生,登上了国际期刊《细胞》的封面,标志着实验动物史上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这对克隆猴姐妹的幕后功臣就是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孙强。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诞生到底有多难?孙强说...
中国科学院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生物学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Cell)将以封面文章...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 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 诞生。两只克隆猴均为雌性。在科研人员精心呵护下,截至目前,两只小猴子的各项身体指标均很正常,发育状态良好。与人类相近的 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
克隆猴的诞生过程与克隆“多利”羊是一样的,如上图,在试管中完成所示诸多步骤之后,将晶胚放入代孕的母猴子宫内,经过140-150天左右,克隆猴经剖腹产就出世了。 虽然本次克隆猴使用到的技术与21年前克隆羊类似,但由于克隆的动物不同,处理过程的细节也会产生差异,这差异就是导致克隆猴费劲的根本原因了。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两只克隆猴均为雌性。在科研人员精心呵护下,截至目前,两只小猴子的各项身体指标均很正常,发育状态良好。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
激动人心的消息是: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将推动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疾病模型实验室研究人员唐骋解释道,因为猴子与人类的基因相似,许多疾病基因会引发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