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方》卷广:克痞丸 药方名称克痞丸 处方丁香藿香官桂茯苓(去皮)甘草小茴香各15克干姜45克桔梗7.5克 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化饮,行气消痞。治脾胃虚寒,痰饮不化,胸膈痞闷,呕逆喘嗽,体倦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用生姜汤送下。
脾胃虚寒,痰饮不化,胸膈痞闷,呕逆喘嗽,体倦头痛。温中化饮,行气消痞。 克痞丸【来源】《袖珍方》卷广。【组成】丁香藿香官桂茯苓(去皮)甘草小茴香各15克干姜45克桔梗7.5克【用法】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80丸,用生姜汤送下。【功用】温中化饮,行气消痞。【主治】脾胃虚寒,痰饮不化,胸...
百度试题 题目克痞丸功效与作用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脾胃虚寒,痰饮不化,胸膈痞闷,呕逆喘嗽,体倦头痛。温中化饮,行气消痞。 克痞丸\n反馈 收藏
克痞丸功效与作用 答案:脾胃虚寒,痰饮不化,胸膈痞闷,呕逆喘嗽,体倦头痛。温中化饮,行气消痞。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可保立苏汤功效与作用 答案:小儿因伤寒、瘟疫或痘疹、吐泻等症,病久气虚,致患慢惊,四肢抽搐,项背后反,两目天吊,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大补元气,温....
半夏泻心汤,中医方剂名。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歌诀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人参行,辛开苦降消痞满,治...
《袖珍方》卷廣:克痞丸 【處方】丁香藿香官桂茯苓(去皮)甘草小茴香各15克乾薑45克桔梗7.5克 【製法】 上藥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溫中化飲,行氣消痞。治脾胃虛寒,痰飲不化,胸膈痞悶,嘔逆喘嗽,體倦頭痛。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用生薑湯送下。
克痞丸 主治 脾胃虚寒,痰饮不化,胸膈(疒丂??)闷,呕逆喘嗽,体倦头痛。 用法 每服70-80丸,生姜汤送下。 上为末,用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记载 《袖珍》卷一引秘方 组成 丁香5钱,藿香5钱,官桂5钱,茯芩(去皮)5钱,甘草5钱,小茴香5钱,干姜1两半,桔梗2钱半。
克痞丸 处方详情丁香5钱,藿香5钱,官桂5钱,茯芩(去皮)5钱,甘草5钱,小茴香5钱,干姜1两半,桔梗2钱半。 出处《袖珍》卷一引秘方。 炮制上为末,用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脾胃虚寒,痰饮不化,胸膈(疒丂??)闷,呕逆喘嗽,体倦头痛。 用法每服70-80丸,生姜汤送下。
克痞丸,中医方剂名。出自《袖珍方》卷一引秘方。具有理气燥湿健脾,温阳散寒和胃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寒,痰饮不化,胸膈绞闷,呕逆喘嗽,体倦头痛。组成 丁香、藿香、官桂、茯苓(去皮)、甘草、小茴香各五钱,干姜一两半,桔梗二钱半。用法用量 上为末,用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生姜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