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九卿。秦汉负责守卫宫殿门户的宿卫之臣,后逐渐演变为总领宫内事物。秦名郎中令,郎与廊同。汉初沿用此名,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期门、羽林等。后改称光禄寺卿,沿用到清末。... 关注话题 管理 分享 ...
历任南郡太守、东海国相、侍中等职,汉安元年(142年)以侍中职守光禄大夫,奉命与七使巡行天下,弹劾不法。回京后,杜乔接连担任太子太傅、大司农、光禄勋,对梁冀家族擅权不法的行为极为厌恶,多次上疏弹劾梁冀及其亲信,受到梁冀的忌恨。建和元年(147年),杜乔升任太尉,旋即受宦官及梁冀诬陷,下狱而死。(概述内图片...
光禄勋—搜狗百科 光禄勋—搜狗百科 简述 光禄勋总领宫内⼀切,属官多,机构庞⼤,其属官秩位也很⾼。光禄勋除和其他九卿⼀样设有丞以外,其属官有⼤夫、郎、谒者,皆秦官。另外期门、⽻林也归其管辖。此外,还有光禄掾、光禄主事和主簿等官。⼤夫 ⼤夫,职掌论议、顾问应对,随时备诏命所...
历史官职> 光禄勋 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郎中令置。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虽不如郎中令亲近,但职司范围更加扩大,地位显要。职掌宫殿门户宿卫,兼侍从皇帝左右,宫中宿卫、侍从、传达诸官如大夫、郎官、谒者等皆属之。兼典期门(虎贲)、羽林诸禁卫军。官署设宫禁中,宫内设狱,称光禄外部。属官众多,...
邓渊(?~195年12月22日/196年2月10日),东汉末年光禄勋。兴平二年,跟随汉献帝东归,被李傕、郭汜追兵杀害于曹阳涧(一说东涧)。《后汉书 李贤注》作“邓泉”,钱大昕认为这是唐朝为避讳而改。人物生平 邓渊,一作邓泉,见“相关争议”,为汉献帝时期光禄勋。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相斗,当时邓渊与...
但汉朝的“三公九卿”啊,其实老是变,连他们的官职名字都改过。举个例子,汉武帝在太初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04年,他把一个叫“郎中令”的官职给改成了“光禄勋”。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好奇了,汉武帝为啥要把“九卿”里面的“郎中令”改成“光禄勋”呢?下面我来聊聊我的看法。西汉早期,那时候的朝廷军队...
前104年),汉武帝正式改“郎中令”为“光禄勋”。“郎中令”改为“光禄勋”不是简单的改名,与郎中令相比,光禄勋不再负责对郎官的直接管理。从此以后,光禄勋逐渐从负责宫廷警卫的武官变成了负责宫廷礼仪的文官,实际政治影响大幅下降。从南北朝开始,光禄勋更是变成了负责“宴劳荐飨”的官员。
光禄卿和光禄勋是两个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的官职名称,虽然它们的名字相似,但它们在职责、地位以及所属朝代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以下是对这两个官职的详细比较: 一、光禄卿 历史背景: 光禄卿这一官职主要存在于唐朝及之后的某些朝代中。 职责范围: 光禄卿主要负责宫廷中的膳食、酒醴等事务的管理与供应。 在一些...
太初元年,汉武帝将“郎中令”改名为“光禄勋”,“中大夫”也改名为“光禄大夫”。 同时,汉武帝还开创了“察举制度”,并规定二千石的官员有察举孝廉的职责,不做或达不到要求,会有收到相应的惩处。不久,又创办太学,以学习优秀的人为郎。 自是,光禄勋中以武见长的比例逐渐降低,而以文见长的比例逐渐上升,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