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波长定义 光波长是指光的波动中波峰到波峰之间的距离,即光波的长度。它是光的一个重要特性,可以用来描述光的颜色和能量。波长通常用希腊字母λ(lambda)表示,并以米(m)作为单位进行计量。光波长越短,波动频率越高,能量越大,对应的光是更有能量的紫外线、可见光的蓝色、绿色、黄色等颜色;光波长越长,波动频率...
光波长标准是国际计量局米定义咨询委员会(CCDM)于1982年推荐了几条激光谱线的波长作为波长标准,如:甲烷稳定氦氖激光器在真空中的波长339pm、碘稳定氦氖激光器在真空中的波长633pm等。光波概述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也就是说从微观来看,由光子组成,具有粒子性;从...
光波长是指光波在传播过程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者两个相邻的波谷之间的长度.衡量其长度的单位有:纳米(nm)、毫微米(其实就是纳米)、厘米波数等. 厘米波数的概念就是在1厘米的范围内有多少个波长.比如:5000厘米波数 = 2000纳米 1纳米=1毫微米=10^-9 米结果...
光波长的定义。光波长是指光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它是描述光波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一、波长基础定义 光波长,简称波长,是描述光波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在电磁波谱中,光波是一种波动,其特性可以通过波长来衡量。波长指的是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也可以理解为光波在一个完整的振动周期内...
光波的波长与频率关系公式为:c=u/f 公式中,c为光速,f为光的频率,u为波长大小。波长(或可换算成频率)是波的一个重要特征指标,是波的性质的量度。
波长在200~380 nm称为近紫外区,一般的紫外光谱是指这一区域的吸收光谱。波长在400~750 nm范围的称为可见光谱。常用的分光光度计一般包括紫外及可见两部分,波长在200~800 nm(或200~1000 nm)。 分子内部的运动有转动、振动和电子运动,相应状态的能量(状态的本征值)是量子化的,因此分子具有转动能级、振动能级...
有害光波长 有害光的波长通常是指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光波长。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害光波长: 1.紫外线(UV):紫外线波长分为UVA(315-400纳米)、UVB(280-315纳米)和UVC(100-280纳米)。UVB和UVC具有更高的能量,能够引起皮肤灼伤和角膜损伤,而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下会增加罹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的风险。 2.蓝光:...
光作为一种基本的物理现象,展现出波粒二象性,其中光波长的概念是基于其波动性的特性而引入的。光波长特指光波在传播过程中相邻两个波峰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为了方便测量与计算,科学家们定义了不同的单位来表示光波长,包括纳米(nm)、毫微米(等同于纳米)以及厘米波数等。厘米波数的具体定义...
光波长,光波交变电磁场在空间 重现相应点间的距离。通常用希腊字母λ表示。可见光波长范围约为380~ 780毫微米。波长大小决定光的颜色。 光波长、光的电磁振动频率和光速之 间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光速=频率× 波长。光波长并非一成不变,媒质改 变,光波长会相应改变,其变化规律 为:光由光疏媒质进入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