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弼 [ guāng b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uāng bì ] 多方面匡辅。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余音绕梁 巧夺天工 差强人意 当仁不让 指鹿为马 无微不至 望尘莫及 琳琅满目 ...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祖籍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契丹族。唐朝中期杰出的军事将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天宝十五载(756年),经郭子仪推荐而被任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
李光弼谋算周密,战术灵活,既不消极防守,也不冒险进攻,尤其是抛石机与地道战的巧妙运用,对守城战术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后人提起大唐中兴,第一个想起的,是大将军郭子仪。殊不知,李光弼为大唐中兴立下汗马功劳,是平定安史之乱最大的功臣。一、李光弼出身军事世家,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 李光弼是契丹族人,出身“柳城李氏”。在武周之前,李光弼的祖辈跟大唐没什么关系。李光弼父亲是契丹的酋长,如果按照祖辈的足迹,李...
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李光弼开动脑筋想办法,在城中张榜招聘能工巧匠,用优厚的待遇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其中有三个人擅长挖地道,李光弼就重用他们开展地道战。李光弼招聘来的能工巧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了强弩和能发射石头的大炮。每当敌人攻城时,就使用它们迎战。这些武器威力大哟,据说20%-30%...
相比李光弼,郭子仪名气地位更高,是当之无愧的中唐名将第一人。二、战绩如果论总的功绩,郭子仪由于有“将师”、“定海神针”的加持,两人基本持平,但若只论战绩,李光弼则更胜一筹。郭子仪有四大功绩:拥立肃宗继位,稳定唐王室;收复河北、河东,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出镇绛州,平定太原、绛州兵变;在泾阳...
为了稳住李光弼,唐代宗将李母接到长安,同时任用李光弼的弟弟。那么李光弼为何公然违背圣旨,不愿来洛阳任职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怕被杀!原来在此之前,唐代宗已经诛杀过一位功臣将领了。这个人名叫来瑱,在安史之乱中屡建战功,官至节度使、颖国公。可是在程元振的诬陷下,唐代宗将来瑱贬为县尉,之后又将...
个人认为,李光弼要比郭子仪聪明。在历史上,对李光弼的评价,往往都无法超越郭子仪。主要原因是,李光弼在徐州含恨而终,而郭子仪则在长安活到了80多岁,安享晚年。而且郭子仪和皇家还结为了亲家。著名的电视剧《醉打金枝》的主角,就是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与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可事实上,我们仔细去看这两个人的...
郭子仪一生荣耀,力压郭子仪,到死都深受皇帝的信任,而李光弼因为功劳太大,再加上性格刚毅,被小人陷害,最终在恐慌中郁郁而终,成为没落时代的悲剧注脚。和郭子仪同为名将,中兴唐室,立下功劳 李光弼本是契丹族,其父原为契丹酋长,因为守卫唐朝而死,李光弼因为父亲的缘故,被唐军名将王忠嗣所收留。在相处的...